第92章 :原来萧郎是红装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徒彻仰坐在楠木雕刻的御龙宝座上,单手支着额头,陷入沉思,这个席慕浔自己每每想温柔地对她,她就会做出让自己暴跳如雷的事,可自己却爱上了她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双眼不受控制地只想看向她,可自己走不进她心里,只有日日为她而苦,每晚想着她辗转彻夜难眠,她为何是个绝世高手,如果是个文弱的小女子,是不是还好对付些,正想得出神只听到轻微的脚步声。

他眼睛一亮,露出惊艳的神色,只见慕浔在幻儿和文秀的簇拥下缓步而来,可看到她穿的并不是自己送给她的衣服,不由得邹了下眉头,眼睛也蒙了层灰暗,冷冷地说了声:"你们两个退下。"

"是。"文秀拉着幻儿,幻儿迟疑了一下还是随她出了去。

司徒彻走进她,看她脸颊两顿晕色,眉目如画,云鬓高耸,衣袂飘飘,不由想起了"芙蓉如面柳如眉"。

"浔儿。"他轻轻地把她拥入怀中,继续说:"每每你把朕气的吐血,可我还是忍不住想你,我不想强迫你,只想感动你,可在你面前我一次一次的感到挫败,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对你才好,可以说我后宫那么多佳丽,没有一个让我费如此心思的。"司徒彻说顺口了,不经意说了最后一句话,说完忙觉失口,可话说出来又收不回。

"我可没让你费心思,你后宫佳丽个个温柔贤惠,你大可不必惹我,你还没强迫我,次次以势压人。"慕浔挣扎着,用力推开他。

司徒彻自知失言,连忙上前重新拥着她呵呵笑道:"冤枉啊,我可没压过你。"脸上带着暧昧又轻薄的笑。

慕浔大囧,满脸涨红,这哪是皇上说出来的话,简直就是登徒浪子,用力推开他,转过身不去看他。

"呵呵呵,皇兄,你在和谁缠绵情话呢,什么压不压的?"云岫嘻嘻走了就来。

慕浔更是羞得无地自容,不敢转过身,两颊发烫,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司徒彻也有一丝尴尬,握拳放在嘴边假装咳嗽了几声,厉声说:"越来越不成体统了,不知道让人通报一声吗?"

云岫有一瞬间的不明所以,发什么邪火啊,自己过来,什么时候通报过,再说还是他让自己来的呢,看到一袭白色的倩影,不禁来了兴致,立马抛开了刚刚的不快就问:"咦,皇兄,这是哪位啊?"

"哦,云岫,那个,我让她暂住在你宫中。"司徒彻道,本来想另赐一座宫邸,可名不正言不顺,难堵悠悠之口,如果她做了自己的人,什么都游刃而解,可关键是她不一定同意。

慕浔不得不转过身,向云岫施礼道:"参见公主。"

"你..."云岫围着她转了一圈,上下打量,一股熟悉感迎面而来,怪不得,他总是躲着自己,怪不得皇兄也不支持把他召为驸马,原来是'她';而不是'他';,原来皇兄早就知道,原来他们...,一时间,云岫心里有失落,有难过、有酸楚、有惊奇,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第一次动心,第一次知道爱情的滋味却是这种结果,她不由得掩面而泣。

"慕浔欺瞒公主,是死罪,可我也是不得已,还望公主恕罪。"慕浔连忙跪下。

云岫更是大哭不止,跌坐在地,司徒彻也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把她扶起说:"不怪慕浔,都怪朕,是我不让她说的,怕你大大咧咧,口无遮拦,走露了风声,好了好了,别哭了,以后你看上谁,我定会帮你指婚。"

"谁要你指婚,好像我急着嫁人一样。"云岫嘟嘟囔囔地说,哭出来心里好受多了。

"那我可变不出来另一个慕浔给你啊。"司徒彻呵呵笑道。

"谁要她了,我又没有断袖之癖。"云岫也是心中开阔之人,事已至此,也不是人力能改变的,只能欣然接受,况看到慕浔明艳动人,心中也是喜欢不已。

"公主,慕浔实在惭愧至极。"慕浔不好意思地说。

"皇兄,你把她留我宫中是什么意思?还不如直接赐一座宫邸给她呢,这样皇兄你岂不方便啊。"云岫拿眉眼瞅着两人,暧昧地笑着说。

司徒彻暗笑,瞅了慕浔一眼,只见她脸色晕红,正想说话,却听慕浔说:"公主不要打趣,可不是因为他的原因,宫中刚刚发生动乱,怕再有刺客寻事,我只是负责保护宫中的安全。"

"是吗?皇兄?"云岫故意问,一脸调侃。

"嗯,是啊。"司徒彻点头道,一本正经。

云岫不觉微笑,皇兄的目的恐怕不止这么简单,保护皇宫安全,理由到是冠冕堂皇,恐怕慕浔自己都不信。

"云岫,平时你多跟慕浔学些诗书礼仪,学点功夫强身健体也行,可千万别成为武林高手,女孩子功夫太好,男人可有点自惭形秽了。"司徒彻意有所指,现在真希望慕浔是个弱女子。

"切,慕浔要不是功夫好,能三番两次的救你吗,我要成为第二个绝世高手,到时看谁不爽就揍谁,走,走,慕浔到我宫中教我功夫去。"亏得皇兄提醒,自己也会一点三脚猫的功夫,说着拉着慕浔就走。

"一起用了膳再去嘛。"司徒彻连忙喊到,这云岫真是没一点眼力价,好不容易一点独处的时间,她还剥夺。

"皇兄,她以后就是我宫中的人了,你要见她可得经过我同意啊。"云岫不知死活地说。

司徒彻横了她一眼,那意思就像在说,你敢!

"皇上,我们告退了。"慕浔福了一下身,转身拉云岫就要退出去。

"皇兄,这可不怪我。"嘻嘻笑着和慕浔一起走了。

"哎,哎!"真扫兴,司徒彻索性坐下来,拿奏折过来,认真地看起了奏折,朝堂之中几个肱骨之臣已经大换血,只是朝堂有些不稳定,现在是求贤若渴,要好好考虑下东方括提出的,把举荐制改为科举制,在全国各地办立太学,每年定期考试选举人才。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