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因何而传皇位(2)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下跪下道:"回陛下,赵广龄乃是凭着自己的本事,有皇上的任命,才管理细作部的,他刚刚上任两个月,出了问题便推在他的身上,实在不公平。"

明帝每日里批的折子很多,这时候早已经忘了,自己何时批复这个任命的,但既然赵广龄能够上任,那当然是有正规批令的,当下只问:"林正现在何处?"

赵宪道:"林正两个月前暴病而亡,为了不使细作部出现问题,赵广龄才临危受命。"

凤羽道:"打仗是粮草之战,是兵力之战,更是细作之战,段将军与我出征车师国,如今细作部却'临危换将';,并且段将军与我也并没有得到消息,此事实在让人愤怒。若段将军知道此事,可能会误会父皇有意至他死地,恐怕无心战事。"

"三殿下,话不能如此说,你如何确定,问题就出在细作身上?"

"就凭这个!"

凤羽说着,从袖中取出几封短签,短签处标有特殊的梅花符号,"这梅花符号乃是林正的标记,所有单独听命于他的细作,都会在短签上标有这个标记。可是他明明已经死了,这短签标记还在继续使用,使我们对于短签内容不疑有他,导致与车师国的几次小战都失利,既然赵相说这赵广龄是临危受命,那么请问,这假消息,是否是他冒用林正的名而发?"

"这,这不可能,他不会发假消息。"

"父皇,赵相如此说,那儿臣已经无话可说。此短签由细作部成员发出,现在竟无人承认,而林正又已经死去,当真是死无对证!"

明帝的目光像剑一样,扫过众人,终是道:"将那些信,呈上来。"

将信签呈到明帝的面前,明帝展开信签只看了一眼,就暴怒地拍了下桌子,"赵相,细作部对于作战有多重要,想必你也清楚。这次为何不及时通知段将军和凤羽临时换将的事情?而且一旦换将,标记必有所改变,为何还要用林正的标记?"

"陛下啊!"赵宪先不解释,就长号了声,"陛下,老臣对南诏忠心耿耿一辈子,如今陛下却要怀疑老臣吗?"

明帝神情有些漠然,"朕会给你机会解释。"

听语气不对,赵宪赶紧先收了自己的哭声,巍颤颤地道:"皇上,老臣并不知没有换标记的事情,想必广龄也是刚刚上任,不懂规矩。而且,临时换标记难免需要花费些时日,标记内容也更容易被泄露,所以老臣认为,非常时期,广龄的做法并无大差错。"

"二皇儿,你如何说?"明帝忽然把目光转到凤青鸾的身上。

"父皇,无论如何,此事不合规矩。赵广龄上任却不知道规矩,就算他是无意,却也已经犯了渎职之罪。"

赵相听闻,只觉得心头一颤。

他打了一辈子的雁,今日却叫雁啄了眼。

三皇子凤羽出征车师国说是去历练,实际上就是去立功。他让人换了细作的主管,传递消息当然是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换取凤羽在边关的消息,谁能想到凤羽收到的都是假消息,若不是凤羽陷害,便是细作营中真的出现了剑细或者是谁的暗桩,可是,这个人到底会是谁呢?

他渐渐地把目光落在了凤青鸾的身上...

想到他一惯的作为,又想到这次凤羽与赵宪争执不下,最大的获益者,却有可能是二殿下凤青鸾,他的眼眸微微睁大,或许一直以为,他对凤青鸾过于轻视了。

当下呵呵呵地冷笑几声,却是不言语了。

这个黑锅,无论如何解释,他赵宪都是背定了。

凤青鸾感觉到他的目光,却只是淡淡一笑,"赵相,您今年有七十八岁了吧?"

"父皇,赵相为国为民,为朝廷效忠了一辈子,儿臣认为,如今父皇应该放他回乡养老,毕竟岁数大了,有些事容易糊涂和健忘。虽然此次还没有造成大的后果,但难保将军赵相又忘了什么,造成更恶劣的后果。赵相此时,也该是风风光光功成身退的时候,免得到时候弄出什么大事,倒毁了一世的英明。"

赵宪连忙跪下去,"皇上!"

明帝想了想道:"便封赵宪为一等公,享公卿待遇,这就回乡,养老去吧。"

如此一来,赵宪还能说什么呢?

凄凄哀哀地扣下头去,"老臣领旨,老臣还有一个要求,请陛下答应。"

"说吧。"

"老臣想去越边,与孙儿生活在一起。好好教导他,再免生事端。"

其实上次,大皇子凤旭来奉京之事,虽然最终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明帝也已经知道了,见赵臣很是诚心,又兼他的家人都在奉京,明帝便点头应允了,"也好,以后旭儿就靠赵爱卿好好点拨了,希望他能懂得,他现在所得到的,已经是最好的。"

赵相心一沉,这便是说,凤旭重登太子之位,已然没有希望。

他再次叩首,"谢陛下。"便撑起老态龙钟的身体,脚步沉重地往大殿外而去。到了殿外,又驻足回首相看,他一辈子都在这殿中生活,大部分时候站在这里,站了一辈子,如今却就这样被扫地出门了,是皇上太无情,还是自己真的没用了?

浓浓的悲哀使他忽然觉得,身心都被掏空了似的难受,内心深处却又有些不甘...半晌,才呵呵呵地苦笑道:"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啊..."

这次,输的太冤了。

而殿中之事,这时候还没完结,赵宪以为这是结束,将要尘埃落定,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

凤青鸾道:"父皇,既然三弟受毒伤未愈,不如让儿臣代替三弟去边关。"

明帝略有些犹豫,要知道,凤青鸾的外公戚契,已然是后握重兵的将军,凤青鸾去边关,免不了要给予将牌及调集三军之职权,而相比之下,似乎还是三皇子凤羽更适合去边关。果然凤羽已然明白了明帝的意思,马上道:"儿臣毒伤虽然未痊愈,不过已经寻得良药,现在已经完全没事了,可以继续完成自己的任务!"

明帝点点头道:"朕有你们这样的好儿子,当真是欣慰,不过三皇儿说的对,这件事..."

明帝刚刚说到这里,便见慕风忽然倒在地上,面色苍白,身体颤抖...古越愣了下,喊道:"陛下,三殿下的毒又发作了,请求陛下让古越带三殿下回府服药。"

见他如许模样,明帝也不由地微露一抹担忧之色,"这里有太医..."

"陛下,三殿下所中之毒甚为奇特,在府中有配好的解约。"

这时候右相洪坚忽然道:"怎么,你的意思,宫里的太医还比不上你在外面请的游医?"

"小人不敢!"

右相已经向中常侍道:"还不赶紧传太医。"

韩勤当然还是得听皇上的,向皇上问道:"陛下,是否传太医?"

明帝道:"传太医。"

凤羽为了不使自己出丑,用目光用古越求助,古越伸手在他的脖颈之处狠狠一按,他便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众人并没有看到古越的动作,只觉得凤羽竟然被折磨的当堂晕去,恐怕受毒伤不轻。

古越又道:"陛下,请允许小人回去取解药。"

古越有点不放心地看了眼凤羽,凤青鸾似乎明白他的意思,道:"你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三弟的。"

古越很郑重地施了一礼,"谢谢二殿下。"

凤青鸾将凤羽抱起来,往内堂走去,太医过来后,他已经被安置在偏殿的软榻上,苍白的脸色和突然瘦肖了一圈的面容,让明帝心头有些复杂。太医把脉好一会儿,脸色越来越来凝重,到后来更是面现惊诧之意。

明帝道:"太医,三皇儿如何了?"

"这个,这个..."

"说!"明帝的语气冷了下去。

太医被吓得赶紧跪下,道:"皇上,三殿下所中之毒乃是芙蓉花之毒,其中似乎还混合有曼陀罗,此毒服食时能缓解疼痛,若是适量反对人体有益。但是服食过量便渐渐成瘾,当断药时却异常难过,全身如蚁啃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并且一旦成瘾,极难戒除。"

"那先找芙蓉花和曼陀罗来,将他救醒再说。"

太医却又道:"因为芙蓉花毒性诡异,所以宫中并无此物,只有曼陀罗,却也无法奏效。"

那只好等古越所说的解药了,大约一柱香的功夫,古越已经来了,就在此时,凤羽终是因为过于痛苦,而处于半昏边的状态,口角流出一抹鲜血。太医忙喊:"快将他的嘴里塞上东西,否则恐会咬舌而亡。"

古越二话不说,立刻将自己的手指塞入到凤羽的口里,使他没有办法继续咬到自己。同时那粒药也交给了太医,太医拿到鼻端闻了下,道:"此药内确浓重的芙蓉花成份,只是它即是解药,亦是毒药,服用此药不过是饮鸩止渴,毒瘾反会越来越重。"

"是谁!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害朕的皇儿!"

其实这东西,南诏皇宫中也出现过,后来引出了几桩内宫丑闻,自此在宫中禁绝,没想到如今却又被凤羽沾上。

明帝蓦然将目光转到古越的身上,"说,这药是从哪里来的?"

古越的手微微一紧,正要答,却见凤羽已然清醒。

一把夺过太医手里的药,吃进口中,这才道:"父皇,这药乃是我中毒之后,在归途中毒性发作,一位游方大夫好心给我的。我已经吃了两颗,现在只剩余一颗了,父皇,听说此毒需重连续长期少量服用,才会在中毒时无所觉,恐怕儿臣是早就..."

他神情微微黯然,"原来这药,只能保我三天,三天后我服了最后一颗药后...父皇,看来,我无法去边关了,便将此事交给二哥好了,我不想被毒瘾所缚,这辈子终是完了,儿臣,就此拜别!"

说着他便挣扎着站起来,踉踉跄跄地跪下,给明帝行了一个大礼,对古越说:"我们走。"

听他话说得如此绝决,明帝的目光却看了眼凤青鸾。

刚才凤羽说什么来着,"我无法去边关了,便将此事交给二哥好了..."明帝的心目中,又浮现出兄弟残杀的景象来。虽然他觉得凤青鸾并不是这样的人,可是近在咫尺的皇权,可以彻底的改变一个人。(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