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清平乐苗娘子三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惜的是,皇后只有一个,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只有一个。这么多世家女费尽心血也要成为这个唯一。

封后大典后,禾儿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一是后宫嫔妃很少,事情不多,二是现在自己是皇后,手下有很多人调遣。很多事情不用自己代劳。

不得不说,宋朝的宫殿真的有一种古典美,美到极致的感觉,雕梁画栋,红漆珠玉,美不胜收。

如果没与以后那么多事情,就好了。禾儿心想,不过这只是自己的梦想罢了。梦想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

前朝,赵祯经手国事之后,也是非常勤勉的皇帝了。现在的朝堂上,还是以先皇那一派的臣子为主,但是之后一定会是名臣会层出不穷的。

再过几日,是皇子的百日宴,后宫忙碌了许久。禾儿也在细细的和对一些账本,现在国库里库银充足。第一个孩子,官家自是不会委屈的。

看着长得胖嘟嘟的,一看就是健康的孩子,皇后的母亲,苗夫人也很是高兴。承蒙官家恩典,允许自己入宫。

皇后的母亲也是一个温柔、教养到骨子里的人啊!

“娘娘,我们府里收礼一事,虽然说官家知晓了的,但是我们府上还是忐忑不安的。”苗夫人说道。

自从女儿怀孕后,到苗府送礼的人就络绎不绝。苗夫人请示当时的婕妤。

当时,禾儿在给六哥奉茶之际,说了此事。官家听到有很多大臣往苗家送礼,也不是很意外,说:“禾儿,不必担忧,他们送礼你收下便是了。”

禾儿立刻明白了官家的意思。官家的意思是,礼可以收,但是送礼的人,送什么礼得交份名单给他。

“母亲,不必忧心,我嘱咐的单子可带了?”禾儿问道。“回娘娘的话,自然带了。”说着,苗夫人就拿出了一份名单。

宋朝不是清朝,对于外室掌权防范的极严。深谙平衡之术的先皇,才会一边隐瞒李妃才是赵祯生母的事实,一边留下遗诏。

两宫太后并立,不利于朝廷稳固。一宫独大,又会为下任官家执政带来很多阻碍。所以,现在的苗家更要谨言慎行。

幸好,苗家是极有家教的世家,子弟都是谦逊知礼的人物。

在皇后的席位端坐的苗心禾,打量着下面的两个娘子。能进皇帝后宫的都是美人,但是自从苗心禾成为后宫中的一员之后,官家的视线,目光就再也没有到过她们身上。

皇子的百日宴,自然也是请了很多皇室宗亲,和一些大臣之女。

看着健康的皇子,好话都是不要钱的说。禾儿听到夸自己孩子的话,自然是笑着应下。禾儿转眼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美人,曹丹姝,原本的皇后。

曹丹姝因为母家的关系,也是来了皇宫。看着英姿飒爽、秀丽的曹丹姝。皇后也是心里暗暗赞叹道美人。

只是曹丹姝现在的心情可不是怎么美妙啊!原本以为自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皇后,却突然告诉自己官家立了后宫的苗婕妤做皇后,这让爱慕了官家多年的曹丹姝如何接受。

现在看着坐在最上方的皇后,珍珠头面,温柔娴静,接受着宗亲和大臣夫人的夸赞,这本来都应该是自己的才对。

一会儿,官家处理了政事也来了。今日是自己儿子的好日子,官家自然是要来得。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官家也是高兴的。

精心打扮的曹丹姝注定失望了。本想打扮的艳丽一些,博得官家的关注,让他为不选自己而后悔。

可是官家刚刚到的时候,只是想看待普通人那样扫了自己一眼。淡淡地对众人说了一句免礼,就没有再看向自己了。

满腹经纶地曹丹姝啊,你也有今天的境遇,自嘲地笑了笑。不过无论是曹丹姝,还是现场的贵妇都不得不承认,官家和娘娘,在一起,真的像一对璧人一样。

特别是两个人心中都有对方,眼睛里浓浓的爱意,岁月静好。看着这样的画面,深深刺痛了曹丹姝的眼睛,我倒要看看,官家和娘娘是不是一辈子都如此美好。

百日宴很是顺利的举办成功了。官家抱着自己的大胖小子,也是开心的笑了。“禾儿,曙儿好重。”官家有些抱不住了。

“六哥,你把曙儿放到床上吧。你不知道,这孩子可能吃了,长得也是很壮实。”禾儿说道。明明是嫌弃的话,但是却说出了很是高兴的样子。

“那才好,长得壮实,身子康健,以后才能平平安安的。是不是曙儿。”官家逗着自己的儿子。

官家和娘娘的恩爱在整个京城都传开了。只是,这也阻挡不了,大臣们劝谏官家拓展后宫的折子。

理由很简单,就是现在的后宫人数太少了,需要有人进去。但大多数大臣的心思都是增加自己家族的利益罢了。

官家看着群情激昂的几位大臣,往日聊民生的时候,都没有这么激动。现在劝自己纳美人倒是十分积极。

“几位爱卿的话也有道理,但是我与皇后十分恩爱,而且膝下又有皇子。此事就不必再说了。”官家道。

直白一点就是,我跟皇后在一起,不想要其她人在我面前晃。还有我都有皇子了,你们就不用担心我的百年之后了。

没看到我父皇快四十了才有的我吗?

看到有一两位大臣蠢蠢欲动,官家直接宣布散朝。你们的心思你们自己知道,就别来找我的不痛快了。

虽说我很仁义,但是我可以贬官啊!

后来,朝臣关于纳美人的折子,都被驳回之后。很多大臣就明白自己官家是铁了心了,也不好再劝。

京城里对于皇后的羡慕又加深了。

当了皇帝,就说一不二,独断专行了,不。皇后在官家身边,才看到皇帝的无奈。特别是一个好皇帝的无奈。

春去秋来,大皇子已经满一岁了。曙儿很是聪慧,六个月便能出言了,叫的那声爹爹,生生催出了官家的眼泪。

小没良心的,我在你旁边陪伴的这么久,第一次开口不叫我。皇后心想到。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