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攘外先安内(一)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 攘外先安内(一)

李孝的会议一天之内并没开完,连着开了三天时间,当会议散会的时候,参加会议的人全是一脸兴奋。原来许王早有打算,这是考验他们。这些人都暗自庆幸,幸亏当时谁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王爷雄才大略,果然不是他们能比的,一个个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其实杨凡、黄栎他们并不知道,李孝有千年的经验参照,他只是难以决断,并不是没办法,而是难下下决心。

杨凡他们只是帮助李孝下决心而已,一旦决定,李孝有很多办法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达拉客一战,很快朝廷方面就能知道。宁远有如此强大的兵力,武则天不会放心的。为此李孝决定立即派人快马上长安,让杨凡写好奏章,把吐蕃进兵攻击宁远松州的情况向武则天报告。同时也报告他决定向西进攻,夺回甘孜地区,让朝中派遣官员管理地方。

第二步就是迅速扩大护卫队。李孝的护卫队正式出现一个名称“宁远军”,兵力以三个大队为基础扩大成五个大队,分为前后左中右五营,军事编制变成完全独立的。

这一次扩军不分民族,只要自愿加入的人都可以,只要忠于大唐,忠于许王,什么人都可以。一旦参加宁远军,没有民族之分,只有职务之别,暂时决定扩军一万,限时三个月完成。

丁解元任总队长,晋文斌还是参谋长,下编五个大队,每个大队辖四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四个小队,小队下面是五个分队,总兵力共计一万人。三个月后正是秋季,完成训练的部队开始向西进攻,战斗计划到时再研究,此时只是扩军。

宁远许王府管理委员会没变,机构一切如旧,加快经济建设,完成战备需要。

在李孝紧锣密鼓准备的时候,洛阳方面终于得到消息。当吐蕃使者到达洛阳的时候,立即引起了地震。连很长时间不理朝政的李治也临朝,兵部和三省更是大吃一惊。

让他们震惊的不是吐蕃进攻松州,这种军事进攻经常有。让朝廷震动的是来自三个方面的报告,第一个是新任松州刺史王刚,他接替王方翼担任了松州刺史,乐月凯也顶替宋伦成为松州军大将军。

两个人的报告让武则天吃了一惊,随后就是大怒,王方翼果然纵容李孝,他有这么大军事实力,松州会不知道吗?

朝堂上一个个面面相视,谁也不知道说什么。用四五千兵力对抗吐蕃两万大军,让他们全军覆没,这是什么战斗力?许王经济能力超常,原来他军事能力更加可怕。

吐蕃方面也咄咄逼人,一副如果不处理李孝,吐蕃将大兵全面进攻的架势,让武则天气得不行。此时因洛阳方面的建设,加上南方东部几个州灾害,国库空虚,如果吐蕃全面进兵,是很困难的。

第二个报告是来自巴州方面的,李孝竟然前往巴州,面见太子李贤,两个人谈的什么巴州刺史贾养性不知道,但李孝在天平村住了十多天。他走后竟然威胁警告平昌县令,同时为李贤留下很多钱。在天平村的李贤,此时也扩大了不少影响力,他可是前太子,比李孝威胁还大。

第三个报告,竟然是李孝的,这让武则天一时有些迷茫。李孝在报告中详细报告了吐蕃进兵的情况,也没隐瞒承认他有四千军队,击败吐蕃夺取格木屯以东地区,打算秋季向西进攻,夺取芒州、坝州和梁州让武则天派遣官员,接管地方。

拿着李孝的报告,武则天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派官员李孝就会自己任命,那些地区一旦被他夺回,他的势力将成倍增长。可是如果派遣官员,那就是承认李孝所作的一切是皇上同意的,他不但没罪,还会有功国家。那把皇上和自己置于什么地位?

就算武则天的头脑,也不能不承认李孝这一手十分高明,来个先斩后奏,让自己陷入两难。最可气的是他既不承认自己是罪臣,也不提流放的事,从表面看他好像是皇上派到宁远一样。

这种自以为是,自作主张的行为,是逼着武则天承认,她如何能服气?朝堂大臣一个个吵了半天,也没有拿出什么决定。李孝是皇上的儿子,和一般的大臣不一样,所以谁也拿不出办法。李治忍着头痛听了半天,气得宣布退朝。

回到贞观殿里倒下问道:“媚娘,你打算怎么办?”

武则天也不清楚李治怎么想的,她心里恨不得把李孝碎尸万段,可当着李治的面又不能说。再说李孝虽然有军队,可他竟然上报朝廷,没有隐瞒,没进攻大唐的地方,而是进攻吐蕃,这一切从吐蕃使者嘴里已得到证实,能说李孝造反吗?

武则天让李治临朝,就是让李治说出李孝的罪名,但张文权、裴炎他们一干人确认为李孝有功,保境安民,维护大唐的疆土,应该奖赏,这一来李治也不能定李孝的罪。看武则天不满的样,一来气宣布退朝。回到贞观殿第一句就是问武则天打算怎么办?

武则天来气的说:“他是你儿子,真是够聪明的,你是皇上你说怎么办?”

李治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从心里还是很欣赏李孝的行为,不但扬大唐之威,还让嚣张的吐蕃吃亏,同时能让强硬的武媚娘没辙,真是自己的好儿子。

李治从心里认为李孝不想造反,以他的能力想造反就不会这样做了。也就说道:“孝儿虽然有先斩后奏之嫌,但他毕竟击败吐蕃与国有功,我看算了,传旨恢复他的爵位,把宁远松州当做他的封地,没有传召不许回京,再说他已到了开府年龄。”

武则天是霸道的人,她如何能受得了吐蕃威胁,如果她是软弱的人,就不会被人说成穷兵黩武。征百济,灭高句丽,又讨伐契丹,灭东突厥,和吐蕃战斗,让大唐一直处于战争中,天下百姓十分不满。

李孝能以四千之众击败两万吐蕃军大获全胜,其实她心里也很高兴,只是李孝威胁太大。这次松州、巴州两个报告,加上吐蕃使者,弄得天下皆知,朝廷不得不做出决定。听了李治的话说道:“那他的势力不是更进一步?“

李治看了武媚娘一眼:“他势力增加又怎么样?他还敢举兵造反吗?以松州边塞之地,他如果举兵难道朕还灭不了他吗?”

武则天略一沉思,认为李治说的也对。李孝此时在暗处,他怎么发展自己不知道,如果把他弄明面上来,那就在自己的监视之下。过一段时间想办法把他弄洛阳来,脱离他的势力,也就兴不起什么风浪,以后再想离开洛阳,想都别想。

打定主意也就一笑:“那是你儿子,你传旨吧!”

李治以什么事都不管,但这次关系到李孝,也就派人去松州传旨,李孝保境有功,恢复许王爵位,封地为宁远,实封五百户,同时就任松州大都督,戍守松州边关,其他有功人员由李孝上报皇上另行封赏。

随同圣旨前往松州的还有武则天给任命的许王府别驾张常礼,司马姚逊,长史耿传录,协助许王处理松州事物。

任谁都明白,张常礼、姚逊、耿传录是武则天的亲信,被派到李孝身边。

随同这道圣旨的还有一道圣旨,册封裴寻芳为许王妃,陈玉为良娣,其他滕人以月玲为首,那不用皇上册封,李孝的儿子,李光俊为宁远郡王。

这一次武则天可是够大方的,李孝终于和其他亲王一样,不但有正式爵位,也开府管事,同时担任松州督。一般王爷的都督都是遥领,并不在封地,李孝却是实际在松州。

武则天算计的也很好,李孝并没露出反对自己的意思,还主动上奏,那就给你机会,松州只是辖两县之地,又是穷困的边塞地区,面对强大的吐蕃,想有所作为很难。一旦去封地开府,没有皇上命令就不能回来,私自回来就是罪名。李孝不回长安洛阳,他能怎么办?一旦向益州方面扩张实力,那就进兵剿灭他。老实在松州呆着吧!

武则天在朝中圣旨一宣布,除了她的几个亲信,其他大臣一片赞扬声,大赞天后英明。可是上朝的吐蕃使者却气得要死,他们损兵折将,连东岱都让人活捉了。最可气的是李孝派去的人,此人狂傲无比,振振有词,竟然让吐蕃包赔战争损失。

吐蕃损失两万人马,还让包钱,这是什么道理?论钦陵根本不听那一套,派人前往洛阳,如果不对吐蕃有说法,那就派兵进攻松州,全面和大唐开战。

来的使者洛贝却不敢太张狂,他们赞普年幼,各茹对大相掌权也十分不满,内部并不稳定。和大唐在北庭的战斗也不太顺利,程务挺出任北庭行军道大总管,带领五万大军进入瓜州,西州,控制安西四镇。吐蕃又和尼泥婆罗、西突厥有战争,也就是想讹诈大唐一下。

没想到李孝让格桑日普全军覆没,大唐底气十足,吐蕃使者洛贝也有些没办法。听到武则天对李孝的册封,洛贝气愤的离开洛阳,返回罗些向赞普报告。

宁远李孝的大厅里,听太监传达完旨意,李孝愣住了:“我说杨公公,这不是开玩笑吧?”

大太监杨定之愣愣的说道:“许王殿下,咱家哪敢开玩笑,这是圣旨,矫诏是要诛满门的。”

李孝也知道他不敢开玩笑。不过武则天为什么这么大方?不是一直防备自己吗?这次怎么相信自己了?想了半天没想明白,打发太监回长安,把那三个给他派来的人叫进来。

按大唐官制和规矩,王爷一般是不参与什么事务处理的,王府里以别驾为主,一般的事物都是别驾说了算,基本不用请示什么。再说都督府是监督,并不是管理。李孝这个都督很可怜,一般大督都是管理一道或者几个州,他这个大都督只是一个州,两个县。松州有刺史,下面有县令,基本不用李孝干什么。

张常礼是吏部员外郎,正五品的官职,出任王府别驾等于上升一些,前来松州许王府,是天后不喜欢的许王,他也就明白自己来干什么,对李孝多少有些傲慢。因为李孝的一言一行,他是有监督权的,特别像长史,带有王爷半个老师的身份,也可以管教不听话的王爷,直接向皇上报告。

李孝大刺刺的坐在那,看着面前三个人给他施礼,只是说道:“三位免礼。”

三个人站直了身子,李孝并没让他们坐下,而且脸色有些变冷:“张常礼、姚逊、耿传录,你们是本王属官,关于你们的职责和应该干什么,本王不用教你们,这一点你们知道吧?”

三个人微微躬身,张常礼说道:“属下明白。”

李孝摇摇头:“其实你们不明白,那让我来告诉你,你们应该干什么?”

三个人一愣,作为王府属官,还用王爷告诉干什么吗?三个人没问,而是看着李孝。李孝那阴沉的脸,更加阴沉,透出了一丝杀气。(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