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正月十五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客那日,云叶自然是不能去的。老夫人跟金娥还有胡氏都去了饭庄,卫萍几个也都过去帮忙了。

家里春儿跟小荷留下,还有奶娘在,帮着云叶招呼小丫头。

小月儿本不想去,云叶想着还是让她过去见见世面,便让卫萍带着交给了金娥,跟金娥一起迎客。

郭柱去的时候,自然看到了小月儿,心里十分激动。

等看见梁瑞扬跟小月儿一起说话,便心里有些紧张。

梁瑞扬倒还没有这个心思。

见郭柱到了,十分喜欢地拉着说话。到底算是店里的厨师,招呼了众人几句,便进厨房忙去了。

郭柱的心便放松了。

跟小月儿说了几句话,月儿便跟着金娥一起进了贵女雅室,郭柱心里有些失落。

郭柱吃完了饭,也没有急着走,本就是顺路,于是郭柱就等着跟宁宁、小月儿一起回别院。

郭柱很勤快,虽然衣服料子很好、崭新干净,但是一点儿也不矫情,跟着梁瑞扬和帮厨们一起收拾东西,忙前忙后地。

云争很满意。

男孩子若是懒,是不会有大出息的;若是木讷,也不讨人喜欢。

看样子,郭柱跟饭庄里的人都很熟悉,而且,处得也不错。

云争见到顾老,自然是要好好聊聊的,有意无意地提到郭柱。

顾老便是一阵夸奖,“郭柱那孩子可真是个能干的,又懂事又勤快。虽说早早没了父母,跟着咱们饭庄也长起来了……”

云争对郭柱的喜欢又进了一层。

抽空子跟云叶说了,云叶笑着道:“我看中的人哪里会错了?就是以后月儿离开你们远,怕娘跟欣雨舍不得。”

云争笑着道:“娘疼月儿是疼到骨子里去了,早就说过不让月儿嫁人,要寻个好女婿入赘呢。”

云叶道:“郭柱是孤儿,入赘不入赘的也不差什么。不过,等娘老了,就可以过来京城住着。”

“我跟金娥都在,若是月儿来了,也好跟我们做个伴儿。再说了,陌武万一以后升了官,还不是一样要带着小翠跟孩子离开永安城?”

“娘想要孩子们都围着自己,只怕也不可能。就跟我们这几个孩子一样,成国那么大,宁府的生意田地那么多,几个孩子以后势必是要分开的。”

云争问道:“大姐可有什么打算?”

云叶道:“我还没有跟你大姐夫商量,不过,我是打算让宁远去西南了。”

“这个孩子不愿意从军,我看做官也没有什么好的,若是不走仕途,不如去西南。”

“宁宁倒是一门心思跟着他爹,想当大将军,自然是留在京城或者去军营了。家里的生意以后也不指望他。”

“宁阳还小,长大了若是能留在京城最好。这边的生意很多,老夫人在这里,我们以后也要在这里养老。”

“再说了,若是以后全国各地都开起连锁店来,我打算把京城青石大街上的老店定为总店了。”

“小丫头大了,若是愿意跟着我做生意也行,若是不愿意,就一辈子当个娇滴滴的大小姐也好。”

“有我们跟她三个哥哥护着,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也是想娇惯着她。”

“咱们姐弟、兄妹几个,小时候太可怜了些,现在过得好了,不由得就想宠着他们。”

云争笑着点头,道:“娘也是这么说呢。所以,对小月儿娇惯得不得了。幸亏月儿还算是个懂事儿的孩子。”

云叶想到永安城的生意,道:“上个月齐庄腌制的火腿不少。今年因为天旱,人都没有吃的了,所以猪腿也小。”

“等成了火腿,只怕一个就是三五斤的样子,跟今年的不能比了。”

“到时候我这里交代金娥一声,尽量挑大的给你们送去,只怕价钱还要高些。”

天灾人祸真是没法儿。等明年火腿出来了,肯定是质量不如以前、而价钱却要上涨了。

明年若是五谷丰登、养猪容易,价钱又不一样。

说这些,也是想让云争给小翠还有梁有福传个话,别到时候他们心里嘀咕。

云争道:“这个自然。旱得都快人吃人了,齐庄还能有猪肉吃,可真是大造化了。”

“咱们干馆子的,又不是不知道这个。再说了,小翠跟梁老板都是自己家人,大姐不要担心什么。”

云叶又道:“甲鱼也没有送多长时间,幸亏蛇肉倒还没有断过。今年的螃蟹也还可以吧?”

云争点点头,笑着道:“这一年,倒是螃蟹赚了不少。”

“咱们永安城里哪里见过那些东西,大家都疯抢呢。起初刚一说要上螃蟹,订桌的都排到了十天后。”

“这一季节愣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娘也说,看着是个吓人的东西,没想到倒是个金砖!”

姐弟两个说着闲话,都很喜悦。

云叶其实十分喜欢这种感觉,心里恨不得把家里的人都接过来!

既然到了京城,云争去段欣雨的小院子里看了看,顺便收租。当然了,金娥那里也得去。

于是,云争还带着月儿在梁府过了一天。家里也忙,没几天,云争便要走了。

郭柱也不知道怎么晓得的,还专程过来送行。

弄了满满一篓子不知道什么,说是给家昌和家兴带的礼物,硬是让云争给带回去了。

知道小月儿要留下过年,郭柱更是高兴得不得了。

见天气放晴,便邀请小月儿跟宁阳,去自己的新院子里玩了半天。

再加上郭柱请的四个半大小子,还有花匠家的两个,一院子九个半大孩子,大呼小叫地玩得不亦乐乎。

小月儿跟宁阳回来,都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倒惹得云叶笑了半天。

过年的时候,宁府十分隆重。

因为别院新添了一个小丫头,更是喜庆得很。

宁寒先带着三个儿子去宁府给老夫人拜年,然后便是一家子在家里欢度新年。

想到那四个半大小子各自回家去了,郭柱一个人怪凄凉的,云叶还特意让人去喊郭柱。

谁知道山上的刘师傅一家子,已经把郭柱给叫了去,这才罢了。

云叶吩咐给他们送了不少肉食,算是心意。

一转眼便到了十五,小丫头快满月了,长了好几斤不说,小脸越来越漂亮,真是一天一个样儿!

宫里倒是十分安静。

太后薨了,皇后跟太子妃都不见人,整个宫里冷冷清清地,就连活泼好动的九公主也不怎么出来了。

丁府年前已经过来提了亲,太子跟贵妃还有皇上都答应了。渐渐地,九公主定了亲的事儿便传开了。

知道的,只得打消了过去求亲的念头。

皇上也没有心情跟公主们指婚,礼部传出章程来,适婚的公主跟女官们可任由百官过来提亲。

若是两厢愿意,定下亲事、送了聘礼,便可从宫中娶回府中。

所陪送的嫁妆,根据品级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品级相同的女官,朝廷所给的嫁妆是一样的。

说到底,还是朝廷赚了。

一时间,朝堂里议论纷纷。

成国开国几百年,每隔三年一次选秀、一次放人,宫女们进进出出的倒也正常。

只是,这么大规模的嫁人倒还没有过。

虽然听着有些惊世骇俗,到底还是高兴的人更多。

不少府里有成年男子、尚未婚配的,都忙托官媒过来说亲。

成年的女官和宫女,除了自愿老死宫中不愿意出嫁的,都纷纷定了亲。

就等着开春儿或者初夏,好日子到了嫁出宫去。

几个公主也很快定好了亲事,有如意的也有不如意的,总之,差不多都有了下落。

年前说亲的、下聘的,宫里人来人往、个个喜气洋洋,也算是热闹了一阵子。

但是,到底是个宫里走人的事儿,嫁出去的越多,宫里越冷清。

皇上心情不好,宫里过年便热闹不起来。

所以,今年过年,宁府是最高兴的一年,皇宫倒是最凄惨的一年。

太子却不以为意,正月十五宴请百官之时,依然和煦如春风。

皇上垂垂老矣,又有病在身,在宴席上没说几句话,便被太监和宫女们扶着,回宫歇息去了。

倒是太子兴致颇高,喝得醉醺醺地,跟官员们谈笑风生。

众人哪里会不巴结?

纷纷赞太子英明,一年领着百官抗旱、放粮、充盈国库……

听众人说到这个,太子斜睨着不远处的宁寒,用手一指,道:“充盈国库,都是他的功劳!”

有人便疑惑,“宁将军是将官,怎么懂什么国库银钱之事?”

众人只当太子说笑,胡副使却知道太子的意思。

其实,关于成国的税收都是听了云叶的建议。

虽然生意人和地主多缴了不少银钱,但是到底全国收上来的税多了,于官员们也是有好处的。

所以,虽然有官员不喜欢,到底新税制还是推行得很好。

想着云叶的策略,太子道:“成国大旱过去,若能三年风调雨顺,成国国库很快便要丰盈了。”

宁寒不是没有听到,看了太子一眼,却没有说话。

皇上把坏人给做了,硬是压着各地的大员在所辖的县郡强力推行,当真收上来不少银钱。

当然了,因为救济百姓,都直接用掉了。半年下来,国库里其实还是没有多少可以支配的官银。(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