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9章 国宝捐赠圆满落幕

身在美国的珮珮,对这方面可是深有感触得很。

不说最早形成的华埠唐人街吧,就说最近这些年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新移民到美国后,中国超市、中国饭店这样的特色产物是越来越遍地开花于全美境内了,也由此而渐渐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的就餐选择。

光珮珮就已经不下好几次看到过——在王老虎的潮粤馆里,就餐的白人们看着菜单、像(怪)模(腔)像(怪)样(调)的报着一个又一个的中餐菜名出来!

哈!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一想到自己曾看到的这些现象,珮珮心中的郁闷和沮丧终于开始渐渐地消散了!

虽说她在国内论坛上看到的这条“灭美计划”有那么点异想天开,但在此时此刻的当下,却给了珮珮一个提醒——

随着康美品牌和李唐品牌在全美各地的深入人心,现在的她,完全可以加速实行下一流程的计划步骤了!

——等这次北京回来之后,“后门”计划,也是时候到了正式启动的阶段了!

珮珮的嘴角隐约露出了一丝森森地笑意......

————————————————————

009年的二月中旬,珮珮带着丈夫在洛杉矶的李宅过完了传统的元宵佳节之后,便开始计划起了第二次的北京之行。

这次的北京之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针对华夏政府所给出的各项优税政策的律师团见证签约、和遗嘱公证捐献“传国玉玺”这两项程序的落实工作。

因此,此次飞赴北京,不仅有珮珮的家人陪同前往,她还准备带上一帮专业的律师团队和首席助理傅雅随同一起飞往北京。

在飞往北京之前,以道格尔为首的律师团就已经提前为他们的BOSS(珮珮)拟定好了一份针对捐献“传国玉玺”的、文字内容极其严谨的遗嘱范本。

并且,在得到了BOSS的点头认可后,作为助理的傅雅便把这份遗嘱的范本内容传真给了作为华夏方联络纽带的裴馆长。

当然,在正式拍板前的一些咬文嚼字的交流过程,也全都交由给傅雅去作交涉和争取。

经过了你来我回的近一个月的交涉、华夏方终于认可了珮珮这一方所提供的遗嘱范本内容。这之后,珮珮这一方的人马也终于正式启程、飞赴去了北京——

09年三月下旬的某一天,一行人抵达了北京国际机场。

一出飞机场后,珮珮这一行人就被当成国宾一样,被前来迎接的裴馆长等政府官员们热情的请到了中南海的钓鱼台国宾馆下榻。

之后的近一周左右时间里,当珮珮带来的律师团正紧锣密鼓的和华夏政府官员们商讨并签订各项优税政策的过程中,国内的新闻媒体在政府新闻部的眼色示意下,开始大张旗鼓的宣扬起了“爱国华裔回国捐献国宝‘传国玉玺’”的这个重大喜讯。

针对这个消息的见诸于报,裴馆长还特地向珮珮解释说——

国人们就爱看这个!另外呢,国家也是想通过“传国玉玺”的回归消息来激发国人们的荣誉感,并以此来宣扬和歌颂捐献者(珮珮)的爱国主义崇高情怀!

珮珮当然是客套的谦虚两声,于此同时,她心里也在腹诽说——

中国官场上的潜规则千百年以来都没有变过,无非就是“面子问题”!所以,即便是这场捐献的背后华夏政府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政府是绝对不会把这个代价曝光于社会大众的。当官的哪怕失了“里子”,也只会粉饰太平的吹嘘成一场大胜利!

这就好比之前中石化获取了伊拉克的石油开采权一样的道理——

中石化贴人又贴钱的帮助伊拉克的石油重新恢复开采(这意思就是中国自己出工人、自己出运输,还给伊拉克当地提供就业机会),获得的开采权定价是美元一桶!

咱先不论中石化从中赚取了多少,仅以这美元一桶的价格来掰扯掰扯这场买卖最后到底是赚还是赔吧——

中石化美元一桶卖给伊拉克公司后,伊拉克公司(美国人的傀儡公司)再以美元一桶的价格卖给美国的石油采购商,而后,美国石油商们再以10美元一桶的国际原油定价(当时价)卖到中国境内。

当这份开采合同签订下来之后,国际舆论都在笑话中石化的SB,但中国政府却在本国舆论中大肆地宣扬“中石化在伊拉克的竞标成功,由此迈向了国际原油市场、取得了阶段性的伟大胜利!”

懂行的人,只能是报以“呵呵呵”了!(不然还能怎么样?)

(PS:以本故事的时间脉络来算,中石化这事目前还没发生,反正是写故事,所以作者就提前把此事拎出来喷一下口水了!)

话题扯远了!

回到正题上——

裴馆长向珮珮解释完了为什么把消息曝光于媒体的理由之后,紧接着,他又笑嘻嘻地跟珮珮开口提出要求——希望珮珮到时在签订遗嘱捐赠协议的仪式上,能配合政府的宣传、让媒体方也一起参加。并且,还希望珮珮能陪同政府官员一起出席仪式后的新闻发布会。

珮珮的回应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对珮珮来说,反正事已至此了,何不顺着华夏政府的意思行事呢。

顺便,还能帮着自己“作一下脸面”也挺好的!

————————————————————

时间又过了两天后——

珮珮带来的律师团终于和华夏政府的高官代表们就各项优税条件达成了细节上的文字统一,双方开始了正式的协议签订程序。

签完优税协议以后,紧接着,便是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然后大张旗鼓的举办“传国玉玺”遗嘱捐赠协议的签订仪式!

经过商讨后,这个黄道吉日放在了五天后的四月十五日这一天。

插一句题外话——这个日子是钱老爷子订的,据说这一天宜订盟和开市。

珮珮其实也挺认同老黄历的那一套的,所以她对这个日子并没有持反对意见。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四月十五日的这一天——

举办遗嘱公证环节的场地按照华夏政府方的意思,安排在了珮珮所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三号楼的宴会厅大礼堂。

仪式的举办时间是下午的一点。

珮珮走进宴会厅的时候,台下已经坐满了密密麻麻的新闻工作者。

首先,便是由华夏政府方的官员代表向所有前来见证这场签字仪式的新闻媒体群发布一套(官样文章)的感谢词。

这套程序大约进行了约半个小时后,签字仪式正式开始了——

在无数镁光灯的此起彼伏中,国宝的主人(珮珮)在律师团和现场公证人员的见证下,面带微笑的在遗嘱公证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便是新闻发布会环节的举行——

再插一句题外话——

能出现在这个新闻发布会的每一个媒体人都极其有眼色,没有人会傻的去提出:“国宝的主人既然要作捐赠,为什么不当场捐赠,非要立下遗嘱等死后才捐赠呢?”这样的敏感问题。

更没有人会提问:“既然是捐赠,为什么‘传国玉玺’至今还存放在香港的李唐博物馆进行展出呢?”——这样更为敏感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

因为——

能进入到这个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所有媒体工作人员,他们事先所准备的采访稿都已经提前经过了审核环节,同时,所有与会的新闻工作人员也都早早地收到过“上面”所传达下来的声音,什么是该问的、什么又是不该问的,早就已经作了提点。

另外,还有专人跟珮珮一早打过了“招呼”——让她配合政府一方的宣传说辞,在发言稿的内容方面尽量回避掉某些敏感的说辞。

所以,珮珮此时手里拿着的,是万能助理傅雅一早就替她拟文好的新闻发言稿。

当然,这份发言稿的内容肯定已经得到了政府一方的过目了。

珮珮此时也只需要照本宣科就行了。

发言稿的内容当然是花团锦簇的官样文章!

表达得无非也就是“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这种人人爱听的爱国情怀。

整场新闻发布会大约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然后便在“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这种和谐气氛下圆满的结束了。

当天晚上,国内的各大新闻媒体都对这则“国宝捐赠”的签字仪式进行了新闻播报。并且,所有的新闻通稿内容全都是有意无意的对国宝主人“死后捐赠”的这一敏感细节进行了淡化处理。

这样一来,国人们的注意焦点当然是全都被引导到了“国宝回归”这一重大喜讯方面。

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喜大普奔、人人歌颂!

而对于珮珮来说,华夏政府因为出于脸面问题所作出的这种美化性宣传,正好是无形中替她在国内刚刚起步的事业作了一场免费的形象宣传。

因此,珮珮立刻就交代万能助理傅雅,让她借着这股东风趁热打铁,在全国各地热热闹闹的炒了一把“李唐”系列产品的品牌形象。

于是,傅雅又一次身负重任被留在了北京,并且,还被珮珮委任为国内分公司的执行总监,任期暂定三年,全权负责国内业务的一切开展。

然后,珮珮便万事不管的带着家人们飞回了美国......

————————————————————

中药养身这样的话题在国内本身就很有市场,因此,傅雅的工作开展起来并不算太难。

再加上有了“国宝捐赠”所带来的名气效应,“李唐”系列产品正好借着这股东风,然后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政府方的政策倾斜照应下,只用了短短的一个季度时间,“李唐”这个品牌便迅速地打开了国内的保健品市场。

看着刚发来的中国地区当月业绩销售报表上的喜人数字,身在硅谷总公司的执行总裁张一诺,总算稍稍露出了笑脸。

但是,他身上的压力却并没有减轻。

因为跟华夏地区刚打开市场的可人销售量相比,近段时间内欧美地区的销售份额却是越来越走低了。

原因并不是因为产品不够好,也不是因为竞争对手,而是因为整个市场的大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

随着去年九月份开始的这场金融风暴的席卷全球,这段时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因为金融风暴的牵连而发生了倒闭。

失业人群的增多,也使得“李唐”系列产品的销售量变得愈发萎靡起来。

因此,张一诺最近开始头疼不已。

他现在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推出新的研发产品,试图通过新产品的推广来刺激和拉动同系列产品的销售量。

抱着这个想法的张一诺,开始打电话问候自家的大BOSS了。

通话的内容么,便是有意无意的提示老板,让她多关心一下公司的业务,多放点精力在自己的专长方面。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无非就是希望珮珮能为公司多多研发出一些新的专利产品出来。

话说——

珮珮当初“忽悠”张一诺替自己打工的时候,可是曾信誓旦旦的跟张一诺发下过一番“宏愿”的。

所以,收到手下员工的这番提醒后,珮珮很是汗颜......

她这个大BOSS在过去那一年时间里,的确是有点......咳咳......太那个不务正业了。

整个上半年,她都把精力放在了“三冠赛季”上面。

这倒也罢了,好歹她还从(博)菠菜(彩)上面赚到了不菲的赢利。

下半年金融风暴刮起的时候,她命名在去北京签订“遗嘱捐赠协议”之前,还设想着等忙完了这事之后就会尽快开展下一步计划的,可是,等一回到纽约后,自己却是一股脑儿的全都抛在脑后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