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家随便看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大家随便看

初六一清早,老天很给面子地给了一个大晴天,当皇家车队开出城门的时候,康熙看到的是望不到头的康庄大道,他很好奇地看着路中央用白色石头铺成的直线延伸到远方,伸手招来在身边跟着的临时客串讲解员的小九:“这线是什么意思?”小九在边上遛马,听到康熙召唤立刻大,打马到车边:“回皇阿玛的话,这路平时百姓也走的,左面是出城,右面是回城,两两相过,不至于碰撞……”“嗯?他们会遵守吗?”康熙问。胤禟两手一摊:“最初的时候边上是有牌子画着箭头方向,时间久了百姓们也就习惯了……”“哦……”康熙望向远方。胤禟又添了一句:“八嫂说,反正走岔道要是撞上了,也是自己的责任……”

接近南庄的时候,一张路网慢慢在康熙面前展开,两面的榆树都穿上了稻草的“衣服”光秃秃的树枝上,全都挂上了红绸带,还有如意结和红色的纸鹤,一串串的煞是喜庆。南庄的大门口,胤禩和胤俄带着一众佃户站得整整齐齐,康熙下车,吴书来牵着小格格跟在后面。十八格格这是第一次出宫,一早被路边的风景迷住了,盯着树上挂的东西移不开眼。

胤禩把众人迎庄子,大家都傻住了,那叫一个风中凌乱啊,成群的鸡在路上赛跑,鸭子在后面摇摇摆摆地追。绵羊和奶牛住到了一个窝里,享受早饭。穿得红红火火的男孩女孩在结了冰的水面上互相追逐,边上有同样红火的大人们把他们围在中间,康熙走在煤渣铺成的道路上,踩着松软的路:“这路是用碳铺的吧,亏你们想得出……””回皇阿玛的话:“这是煤渣,吸热戏水还等净化雨水……就是踩着比较脏……”

康熙远目:“朕下明旨禁止民间采开私矿,没想到便宜了你小子……”胤丝毫不惧,笑眯眯地:“皇阿玛心疼儿子,儿子自然铭记于心,儿子一定多多孝敬……”胤禟顶着内务府四品督办的衔在山西组织开矿不是一天两天了,当然,他是不用亲自跑过去的。康熙为了垄断资源下旨禁止民间私人开矿,山西省长一边听上面的话打压煤老板,一边顶着皇商的牌子组织工人开矿,皇家的工程经过层层盘剥,煤矿工人的待遇是极低的,导致山西民怨四起,小老板们和工人一起到衙门上去闹,有的顶风作案,到处都是黑窝点,事故频发。

康熙见此情景特别任命胤祺和胤禟作为钦差去了一次山西,结果回来之后,那边的风向变了,官商勾结,胤禟以皇商寻找合作伙伴的名义笼络了一批民间资本,发给他们经营许可证,按照江南盐商的操作模式,加以重税,由官方负责通运输渠道,组织收购转运,当然私底小打小闹的贩卖现象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年按照产量的决定收购量。当然,产量由专家组说了算,官府每年会出公告,如果发现经营者瞒报产量,或者有大宗的私煤交易,一经查实,杀无赦。相对的,作为皇商第一代表的胤禟,等到的利益相当的丰厚,小财神的名气在京城家喻户晓。这也导致胤禟把生不出儿子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占便宜占多了。

因此,皇家的税务这一块他一分钱也没敢贪污,实打实地报账,这让户部尚书对他青眼有加,自从扬州盐商出现大面积偷漏税款,官商勾结贪墨公款的事情发生以后,康熙就一直很操心钱问题,这两年江南持续洪涝,几乎每年都有溃堤事件发生,灾民逃难那是家常便饭。和难涝遇上北旱,国库的银子都用来赈灾都不够。更别说拿出来旅游了,所以这几年旅游的钱都摊到地方政府和乡绅的头上,间接从劳苦大众身上筹钱。也就导致像曹李两家这样表面上巨富实则不名一钱的苦逼现状。

如今胤禟的煤矿经营模式让康熙看到了解决江南盐商问题的希望,转眼再看看身后,一直摆着低头认错姿势,两只手牵着弟弟妹妹的胤禩,老爷子的心思又活络起来。就在这时远处一片白茫茫飞过,引起了正在玩耍的孩子们的注意,欢呼声此起彼伏,胤衸放开胤禩的手,欢叫着冲出去:“好多好多鸟儿啊”吴书来刚想跟上去,康熙一摆手:“让他们都玩儿去吧,胤禩,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是家丁吧……”胤禩看到柯安跟上胤衸的步伐护着他向前跑,回身对康熙说:“回禀皇阿玛,他们是十弟庄子上训练的家丁……”“他们的衣服怎么回事?”康熙盯着柯安身上的棉袄棉裤。胤禩垂眸:“这就是一个穿法,内宅给的主意。”康熙想起自己身上穿着的羊毛开衫:“你媳妇该生了吧……”“回皇阿玛的话,太医昨儿个请了脉,说还有两个月左右……”

除了康熙在看,跟在后面的阿哥们都在看,久经沙场的胤褆是第一个看出这些穿棉衣棉裤的庄丁训练有素的,表面上看,这些人忙着追孩子追家畜,忙得不亦乐乎。实际上,他们一直保持三人小组行动,相互间一有空档便迅速移动,目标不是家畜而是自己人。胤褆别有深意地望向胤禩的背影:八弟,这些人,你想用来干嘛?

胤祥也在看这些人,他觉得很奇怪,这些人一直跟在孩子们身边,时而也会去驱赶鸡鸭。但是整个现场没有他们的声音,有时鸭子朝康熙走近几步,立刻就有人上来拿着树枝驱赶,就是在驱赶的时候他们也不说话,对皇上皇子仿佛一点都没有好奇心,眼里只有鸡鸭和喧闹的孩子。他们看似实在履行庄丁的责任,实际也是将庄上的闲杂人等和皇室贵胄们分开。

渐渐的,胤祥也有些脚痒了,想近距离看看这些庄丁究竟是些什么人,这个念头刚起来,远远地跑过来一个红衣红袄红头绳的小姑娘,糯软的童音冲着康熙喊了一声:“给皇玛法请安,给阿玛请安。”女娃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康熙的赭石色常服上绣的闪闪的金龙:“皇玛法,你的衣服比我的好看……”康熙看看红衣女娃,又看看胤禩:“这是你家的?”胤禩点点头:“采萱喜欢她,一直宠着,这几天采萱身子不便,没人管得住她了,让皇阿玛看了笑话。”状似无奈地对着女娃:“又让奴才们跟着你跑了,小心回去让嫡额娘知道”晗音怯怯地看了一眼阿玛,发现他没生气,于是软软地说:“嫡额娘说今天有小姑姑来,要我陪小姑姑玩儿……”

康熙心情极好地弯腰问道:“你叫什么?”“我叫晗音,日字边含义的晗,余音绕梁的音。”“这是你嫡额娘给起的名?”“嫡额娘说是阿玛起的……”小姑娘很诚实地回答。康熙抬眼看了看胤禩:“名字不错,带你小姑姑玩儿去吧。”十八格格明显有些怕生,倒是晗音在家活泼惯了,见了十八格格先是按照敏芝教的,规规矩矩请了安,然后牵了她的手:“小姑姑,我带你去看羊羊,这里有好多羊羊的。”

十八格格有些脸红:“我……我没见过……”晗音大大咧咧的说:“羊羊软软的,不怕。”胤禩摸摸妹妹的头,对晗音说:“你走慢一点,小姑姑没有出过门……”晗音屈了屈膝:“是,阿玛。”两个小姑娘手牵手跑开了。远远的一排溜的青砖瓦房,顶上的烟囱都冒着白烟,康熙饶有兴致地走过去,发现家家户户都敞开着大门,一排溜的老人坐在门口,手里忙着活计,有的在编竹篓,有的在扎灯笼,有的在剥大蒜。在他们周围还有成片未化去的雪堆。果然,胤禩猜对了,康熙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忍不住要去家访一下:“您这是在忙什么?”老人甲恭恭敬敬地起身:“皇上吉祥……奴才……这是在给小孙子扎灯笼,眼瞅着就是上元节了,小孙子磨了好久……”老人乙:“奴才这是给我们福晋的小少爷纳百家衣,眼瞅着福晋就快要生了……”

“你们福晋吩咐的?”“没有,这是奴才们的一片心意,保佑小主子长命,百岁健健康康。”老人丙很虔诚地拿着剪刀从崭新的衣服上剪下一块,递给老人乙。康熙和大部队走远:“这是你媳妇儿故意做给朕看的?百家衣?皇家的孩子能随便穿外面的衣服?”胤禩躬身:“不是采萱安排的,刚才那些个衣服,都是庄子上给佃户们新做的,儿子估计他们都没有穿过,百家衣不过就是民间的说法儿罢了,儿子估计,采萱都不知道这个说法……”

“她不懂规矩,你也不懂么?如果是阿哥,要避痘的”康熙很冒火,这个儿媳妇太随便了,庶出姑娘也就算了,嫡子女要是敢这么带,绝不轻饶胤禩勾唇一笑:“谢皇阿玛恩典”水疗避痘的过程极为繁杂,种完痘还需要人员4小时看护,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享受的待遇。胤禩也不打算告诉康熙他的孩子不需要逼痘,一切为时尚早。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