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后续报道(第三章到)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七章 后续报道(第三章到)

弘历恩养坤翊宫的事情,在大臣们心中属于稀松平常,一点也没有像当年弘旺和弘晢恩养乾清宫以及胤衸恩养乾清宫时那样的轰动。因为在他们眼里,储位争夺本来就是四和十四之间的斗争,十四虽然战功彪炳,但是也吃了战争亏,家中子嗣稀少,统共只有一儿一女,虽然十四福晋怀孕,却也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女儿的。

所以,比起胤禛家里已两位阿哥,两位格格,十四在这方面是吃亏不小,再加上,胤禛受封亲王已经有年头了,监国也已经有年头了,又有廉郡王的支持,朝中的势力不容小觑,皇上封了弘时做世子,又选了弘历恩养宫中,很明显,就是告诉群臣,胤禛就是皇上选定的那个人。

于是,康熙五十七年,雍亲王府热闹了,胤禛一时间风光无量。另一边的十四却是恨他入骨,不为别的,秋菊在顺天府门口的那一席话,把胤禛当成了胤禩的幕后支持者。胤祯自己也认为凭借胤禩绵羊的性子和能力根本没可能抓住自己的小辫子,只有胤禛,自己命里的天敌哥哥,才能做出这种事。八哥只不过是替四哥卖命的马仔罢了,四哥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吧。

不然八嫂也不会气急败坏地说出那种话,把四哥直接推到台前,想是四哥一直奴役压榨八哥,却不给好处,把一直看他不顺眼是八嫂给惹急了,才会做出那种事来,他也听说了,八嫂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呢有趣,实在是有趣。现在,皇阿玛把弘晢退回来,却把弘历带进了宫,按照八嫂的性子,更是要咒骂四哥了,这个时候,自己没道理不煽风点火啊

胤祯根本不知道,敏芝在知道弘历被康熙带进了宫,跑到佛堂去拜了观音,神啊,佛啊,你终于听到了我的祷告,将这部分历史修正了,把我儿子还给我了,这样才对嘛。养在宫中备受摧残然后变成脑残的,应该是弘历才对,怎么会我儿子呢感谢纽钴禄氏,感谢胤禛,你总算做对了人生唯一的一件事,那就是五十年的时候生了弘历啊

回想自己为争取儿子,失去儿子而吃的苦,敏芝痛哭流涕,我的人生就因为和康熙抢儿子而产生了重大偏差,康熙渣渣,你终于想通了吗?为什么你到现在才想通啊儿子们终于全回来了,不用说,敏芝的日子快乐得像老鼠,马不停蹄地为弘晢选住地,挑仆人,每天都带着还住在主屋的小儿子去弘旺和弘晢院子里观望一下。

胤禩之前给弘旺请的老师,是钱伯纳在翰林院的朋友,康熙四十年进士,六十多岁,对做官没有兴趣,只爱做学问,偏生是个高度近视眼加散光,几年前康熙给了他一个员外郎名头,让他退休了,没赶上康熙字典的编纂。老爷子心生遗憾,终日闭门苦读,研究汉学。结果还是钱伯纳和胤禩亲自登门,才把老先生请到家里教弘旺读书。

老先生和何焯不一样,他是一个史学家,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史记汉书,老爷子都烂熟于心。敏芝对胤禩的眼光颇为满意,她最怕胤禩给儿子找个程朱理学的捍卫者,把儿子教成卫道士,那还不如交给康熙教成脑残呢

对历史有研究的学者,必定胸中有沟壑,现在,两个儿子都交给他,敏芝也放心。于是,接下去的几个月,敏芝享受着儿子都在身边,想什么时候见就能见着的喜悦,幸福了好一阵子。连带对蹒跚学步的弘晔也亲切了起来,加上为太后丁忧而至今未出嫁的晗音,四子一女的庞大队伍,敏芝满意了。

然而,老天爷总会在敏芝正心诚意谢它之后,再做点什么让敏芝痛心疾首地骂它的,葛礼一案最终审结。葛礼赐死,毫无悬念,他的家人发配宁古塔也无悬念。但是,因为葛礼一案产生的后遗症却像瘟疫一般蔓延开来。

敏芝的乌鸦嘴说中了,张伯行因为长子的死而伤心欲绝,以年迈体衰为由辞官,康熙亲自挽留只留下了老人的两行热泪。无奈放行,赐以丰厚的田产钱粮作为补偿。没有留住贤臣,让康熙郁结于心,葛礼死了,家人充军了,不能对他们发泄。幕后黑手十四还有用处也不能迁怒,老爷子心火难消,盯上了屡教不改,得了暗示也不听话的裕亲王家。

老康那叫怒啊,当年福全哥哥多么听话,幼年的时候就说自己要做贤王了,而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哥哥的眼里,君臣的界限明显超过兄弟间的情谊,忠君这一条,他永远是刻在脑门上的。当年朕亲征葛尔丹,福全身先士卒,最后即便被宵小参他延误军机,朕为了顾全大局,也为了他能歇下来养伤。撤了他的职,让他赋闲在家。

他也毫无怨言,反而很配合地上了一本言辞恳切的请罪折子,这样乖巧听话,又忠君爱国的哥哥,怎么会生出保泰这样的傻蛋儿子,居然把自己的生母派到廉郡王府上做说客,简直荒谬至极,倒是郭络罗氏一向以趋吉避凶为本能,那些日子躲灾躲得够辛苦的。

于是,裕亲王府遭罪了,一道圣旨,以裕亲王保泰在葛礼一案尚未结案之时,为葛礼寻求庇护,眼中干扰了审讯程序为由,革除其裕亲王爵位,由其同母弟弟保綬继承。另外,保泰自革职日起,奉其生母,搬出裕亲王府前往盛京老宅居住,终生不得回京。

此令一出,胤禩唏嘘,保泰哭丧着脸上门向胤禩辞行,胤禩只能无奈地拍拍他的肩,请他多保重。实际上,他对裕亲王府的事情一直表示很无奈,当初妻子让他提醒保泰的时候,他就已经预见到这个结果了。

有些事,敏芝可以做到断得一干二净,是因为那些人,本质上都不是她的亲戚,而且这幅身体的原主人小时候还受过他们的虐待,胤禩当初也因为变相招赘而憎恨安王府。诸多因素导致当年安王府的没落成了定局。

可是,同样的事情放在保泰身上,却不可能做到,福全的母家董鄂氏,是康熙最恨的家族,但是看在福全的面子上,康熙一直保着他们的富贵,甚至把胤祉和胤禟都贡献出来,做了董鄂氏的女婿,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早年康熙虐胤祉,一点儿也不心疼,董鄂氏,绝不能有强大的外援。

现在,保泰的做法触痛了康熙,但是,福全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弟弟代替哥哥享受亲王爵位,哥哥却带着母亲远走他乡。想必弟弟这个亲王做得会相当抑郁,却不敢轻举妄动,就好像当年的安王府那样,董鄂氏的荣耀,只有福全可以继承,没了福全,其余所有人,朕都可以舍弃。要怪,就只能怪你们自己,当年安王府的例子,没能好好记在脑子里

紧接着倒霉的,是赡郡王妃董鄂氏,当然,其实诚郡王妃董鄂氏也倒霉的,但是敏芝只关心九福晋,因为之前,董鄂家的人来给葛礼通路子,当然不会忘了胤禟家,胤禟和胤禩一样忙得加班,忙着躲难,跟本没功夫见他们。

九福晋接见了娘家人的同时,还回了一趟娘家,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敏芝不知道,她只知道,结果是赡郡王妃被禁足三个月,抄女诫一千遍。胤禟治家不严,罚银一万两。胤禟因此差点气得写休书,这个笨女人,面团女人,一万两银子啊,老爷子嘴巴一张,一个数目字就这样吐出来了,你知不知道这么多钱,你老公我要花多长时间早出晚归才能挣来啊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女人

九福晋禁足,失宠了,胤禟因此偏宠侧福晋年氏了,不久之后,传出年氏有孕,而九福晋在家自杀未遂。消息传到敏芝耳朵里,气得她再一次怒闯赡郡王府,正好看到割腕自杀的董鄂氏气息奄奄躺在床上,手腕上的绷带还渗着血。气急了的她不顾董鄂氏还在昏迷中,一把扯住她的领口,就是一顿骂:“不过是禁足三个月而已,我当初禁足佛堂大半年呢,你割腕,我是不是要去上吊了?”

董鄂氏幽幽转醒,一见是敏芝,顿时哭成了泪人儿。这一次,敏芝却没有心软,你的心性太过绵软,相信你身边每个人都是好的,相信这个世界就没坏人了,这样是不行的,你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多为他们想想吧,你不坚强,你死了,胤禟很快会有新的嫡福晋,你的儿子女儿就会遭受到新额娘的迫害,你忍心?”

九福晋哭得几乎昏厥过去,敏芝劝了好久都没让她收住眼泪,倒是年侧福晋过来请安,跟她说了胤禩在自己屋里喝醉酒,大声控诉自己怎么娶了一个这么让人不省心的福晋,这样的福晋怎么能让他放心的把银子搬回家而不被老爷子惦记

敏芝听后笑得不行:“你看看,为这样一个财迷寻短见,根本不值得,他除了心疼钱,根本不会惦记别的了,你是他的妻子,怎么还能跟他较真了,他为银子生你的气,你还真为银子自杀了,你的命才一万两银子吗?真真是个傻的”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