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追根问底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大智打算回去给老爷子提一提王文东讲的这个故事,他突然又想起一个重要的事情:那个香炉现在哪里?

王文东说,因为不涉及违法买卖,东西自然还给当事人了,他们也就是拍了个照片存档。

方大智心想,老爷子肯定也会问这个问题,要找他们也简单,王文东那里应该能查到几个人的身份,但自己现在追问就显得太急切了,等老爷子确实需要时再说不迟。

没过几天,方老果然进城来了,当天晚上,他自己一个人熟门熟路地摸到了儿子的宿舍,倒给了方大智一个惊喜——这说明老爷子记忆完全恢复了。

因为才调到工商局不久,方大智还住在区政府分配的单身宿舍里,这就是一间筒子楼,一层楼有十几家住户,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要轮流炒菜做饭,又可以聚在一起聊天八卦。老爷子来的时候,方大智正准备煮一碗面条将就一下,见父亲到了,索性就一起到楼下那家他们过去经常去的小馆子里吃豆花饭。

他记得老爷子以前爱吃肥肠,但失忆以后却嫌味道太怪,不肯再吃。因此他要了两碗豆花,两份米饭后,又特意加了一个红烧肥肠,想看看老爷子的反应。

这类小店,豆花和各色烧菜,都是做好后放在灶台上,咕嘟嘟的冒着热气,客人来了用海碗一盛即可上桌。区政府那些没成家的年轻人,平时不愿意做饭就到这里来吃一顿,又方便又热络,味道也不错。

店里没几个服务员,又是饭点时间,老板两口子都

在帮忙上菜和收拾,男老板是个四十来岁,胡子拉碴的中年人,很麻利地把方大智点的菜端了上来,还跟他打着招呼:“好久几年看到老爷子了,是出远门了么?”

方老笑到:“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这不又想起你的豆花和肥肠了吗?”

老板呵呵乐着说了声你们慢用,就又到另一桌张罗去了。

看着饭馆的热闹景象,方老感慨地说,这市井之间,虽然不如田园幽静,却也奇人辈出,另有一番乐趣。

说着他拿起筷子,挟了一块肥肠,扔进嘴里美滋滋地嚼了几口:“好些日子没吃这个了,心里还真有点惦念呐。”

方大智大喜,这下证明老爷子的确是完全恢复了。

两人聊了一阵闲话,方大智想起王文东说的那件事,便笑道:“爸,上次夏其说把蓉都清扬宫的纪念品当宝贝跟你开玩笑,这次我倒是听说一件事,还真有人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倒卖的。”

老爷子闻言一怔,正在挟豆花的筷子停在半空,问道:“什么东西?”

“就是那个香炉啊,这个事还很蹊跷,是清扬宫一个小道士偷出来卖的。专家鉴定称这个东西不是古物,观里的道长看了又说与他们出售的纪念品相比,质地和花纹又不一样。”

“这也没什么奇怪吧,据我了解,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几乎都是在临海市小商品市场进的货,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差异也是正常。”方老爷子不以为然。

“但那个小道士却失踪了,而且那个道

长还说,就在他失踪的前一段时间,主持突然关心地问起这个东西的情况,还突然下令不再销售这款产品。”方大智顿了顿,又道:“关键的是,我一个同学在文体局工作,他给我看了那个香炉的照片,虽然是黑白照片,但形状、花纹都和夏其给你那个一模一样。”

“哦?”方老看起来有些吃惊:“那东西现在哪里?”

“因为价值不大,也不是文物,所以没有立案,已经还给当事人了。”

方老眉头紧皱,自言自语道:“照理说不可能啊。”

方大智很好奇,试探性地问道:“爸,这个香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这个……”老头儿本来不想说,但转念一想,还得通过这个关系再去查证,只好敷衍道:“这个说来话长,一时讲不清楚,等时机合适的时候我再给你解释。不过,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出售香炉的是什么人?”

见父亲不欲多说,方大智也不好再问,只得答应下来,说明天他亲自到王文东那里跑一趟。

“你也不要显得太关心,有人问起就推在我身上,就说是我老人家最近迷上收藏,有些怪癖就是了。”

这倒和方大智想到一处了,这个理由倒是充分,怪癖两字足以把所有疑问拒之千里了。再说,就纵又不解,以老爷子的身份,也不可能还来质疑什么。

吃罢饭,两人回到宿舍,方大智让父亲就在这里凑合一晚,方老想想说,以前的老房子好几年没有住人,还是回去看看,便告辞而去了。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