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姜炎琢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日后,师长夷在南隶西线的军营里见到了王淮。

“我已知陛下旨意,劳烦丞相大人千里迢迢亲自走一遭,实属不该。”

几个月不见,纵使王淮雄姿焕发,一如既往地英武豪迈,两鬓却多了不少白发。

显然,与南燕的这场仗他打得并不顺利。

师长夷温文道:“侯爷这说的是哪里的话,若非子书珩在翰宁自立为王,这仗陛下还是要打的,只是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需侯爷去解决,侯爷重任在身,莫要妄自菲薄。”

得知子书珩自立为王的消息,王淮起初有些难以置信,子书珩助段忘渊退他的车骑营,他一度怀疑子书珩已经有了反心,但来到南隶与萧枕安会合,他才知这边战况有多么糟糕,子书珩看似投奔了义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反倒是帮了他。而如今子书珩果真造反了,他之前的猜测又得到了证实。

王淮神情复杂,喟然道:“魏王……可惜了。”

同是将帅之才,难免惺惺相惜,师长夷看着他,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开口安慰。

“侯爷不必心疼他,接下来还需侯爷去教训他啊。”

自相残杀实乃一个国家的悲哀,王淮叹了口气,陷入了沉默。

短暂的寂然过后,师长夷语气平静地切入正题:“侯爷这些日子与姜炎琢对垒,可知他为人?”

王淮重新打起精神,道:“姜炎琢十分狡猾,我怀疑他未必肯停战,除非……”

他并未说完,只面色凝重地看着师长夷。

师长夷淡然道:“除非我们满足他的条件?”

王淮点了点头。

天兴帝早已密信告诉他此番议和的前提是不能割地,也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赔偿,若师长夷违反之,便可趁机将其按军法处置。王淮对权力斗争不感兴趣,但还是从这封密信里看出天兴帝对师长夷的态度与去年他出征时截然相反。

他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君命不可违,若师长夷做了出格之事,他自是会在第一时间将其拿下。

“术业有专攻,所以陛下才没让侯爷去议和,而是让我和苏公公来。”师长夷似乎对议和的难题不以为意,苏辛荃笑道:“是啊,侯爷不必担忧,丞相大人能言善断,下官也定会竭尽所能,助丞相一臂之力。”

王淮略一颔首:“那就有劳两位大人了。”

翌日。

师长夷和苏辛荃在王淮、萧枕安的陪同下来到了南隶城下。

消息很快便传到守城的林百岭耳中,他本能地认为此事不简单,决定亲自去向姜炎琢通报。

与车骑营的战事趋于稳定,为了方便处理政务,姜炎琢近来都住在南隶的城中心,一副恨不得定都南隶的架势。三月七日三姐妹里的风儿一阵风般“刮”进来,将城墙那边儿的消息告诉正在批折子的姜炎琢,姜炎琢闻言挑了挑眉,而后笑起来,意味深长地念出那个名字:“师、长、夷。”

林百岭即将抵达的时候,姜炎琢已经等在了门口,看到他来,还没等他下马,便径直翻身上马,马鞭“啪”地一下打在马屁股上,他就在林百岭疑惑的目光中与之错身而过。

“太慢啦太慢啦……林相太慢啦……”年轻的君王神情恣意,语调轻快。

林百岭勒住马,望着这位年轻君王策马而去的背影含笑摇了摇头,双腿轻夹马腹,跟了上去。

三月七日三姐妹身影如鬼魅一般在道路两侧的建筑物中穿行,速度丝毫不亚于奔在前方的姜炎琢。

抵达城墙,姜炎琢便下达命令,除议和使臣,其他人不得进城。

一刻钟后,姜炎琢在议事堂见到了那位传说中多次扭转大凉朝局的丞相大人,不过更让他在意的并非他有多少令人叹服的政绩,他关心的其实只有一点——师长夷曾是子书珩的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能教出子书珩那般聪慧佻达的学生?

姜炎琢手握一把檀香扇,眼含敬意,以文人之礼附手道:“丞相大人。”

子书珩的老师原是这般温文尔雅、以及年轻……姜炎琢脸上保持得体的微笑,心中一阵腹诽,子书珩风流不羁,与自己老师的气质差得未免也太远了吧。

在师长夷眼里,这位有勇有谋、年少有为的君王同样年轻地远超他的想象。

姜炎琢穿着一套玄色底绛红宽边长袍,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小巧金玉冠内,面容清秀中带着些温婉,但眉宇之间却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狷介。

他身形称不上魁梧,气质儒雅,难以与带兵打仗的将帅联系起来,但就是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公子,却联合庞夏破了大凉铁壁,打乱天下局势,解救子书珩于水深火热,在此番对垒中,又难倒了久经沙场的王淮。

“外臣拜见大王。”师长夷知这人野心勃勃,也附手行礼。

介绍了身边人,又寒暄几句,坐在上首的姜炎琢倏然展开檀香扇一下一下扇着,笑道:“丞相大人既然来议和,不知是打算献给孤几座城邦啊?”

显然,他并不同意止战。

师长夷回以温和的浅笑:“外臣从未想过要赠与大王城邦。”

三月七日三姐妹原本分散候在较远的位置,听闻此言无声无息、迅捷如闪电般出现在姜炎琢身侧。

无形的压迫感袭来,师长夷似是颇为意外,目光一一在这三张一模一样的脸上扫过,而后看向姜炎琢:“想必这三位便是大名鼎鼎的‘三月七日’了。”

“丞相过誉了。”姜炎琢收起檀香扇,对他轻轻地拱了拱手,继续道:“那不知凉王为何要止战呢?”

竟直接称呼凉王。师长夷压下笑意,斯文地说:“大王应该已经知道,魏王拥兵自重,已经在翰宁自立为王。”

有两下子……姜炎琢故意称天兴帝为凉王,他却没有丝毫动怒的意思,这让姜炎琢有些忌惮起来,他平生最害怕的就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顺着这番话继续挑衅道:“是啊,凉国如今可谓是四分五裂,确实没有精力再战下去了。”

不止改称凉王,还把大凉改称凉国,果然年轻气盛。师长夷语气平静:“我大凉确实内忧外患,因此陛下决定出兵讨伐反贼子书珩。”

不肯割地还想止战,世上哪有这种便宜买卖?子书祯你可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姜炎琢点点头,也不急于赶人走,兴趣盎然地跟他斡旋:“据孤所知,子书珩好似是丞相大人的学生?”

师长夷答:“正是。”

姜炎琢扇着檀香扇,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既如此,丞相大人这是要大义灭亲?”

“非也。”师长夷双眸微沉,唇边挂着高深莫测的浅笑,“正因子书珩是外臣的学生,外臣才不会割地于大王。”

屋内空气登时陷入死寂,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姜炎琢依旧扇着檀香扇,皮笑肉不笑道:“愿闻其详。 ”

在这剑拔弩张的紧张里,师长夷温润的嗓音充斥了整间殿堂:“外臣要献与大王的,是我大凉的皇帝。”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