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总有刁民想害朕!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日。

是赵逸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一人俯首,万人随从。

登基。

为皇。

发下宏远。

定顶江山。

可当皇帝,真的是一件好事么?

听着耳边传来的万岁呼喊。

看着街道两旁那些自懦弱改变为狂热的目光。

已然成为皇帝的赵逸,心中并无多少喜悦之情。

有的,更多的。

则是一种名为无奈,实则悲哀的伤感。

临江。

这座皇城,就是一座牢。

囚禁了这满城人的血气。

而那位于皇城正中心的皇宫,则是他的专属牢房。

走进来。

就再无法出去了啊.......

反叛。

翻盘。

这一系列的大翻盘,进行的没有什么波澜。

那身明黄色的天子礼服被赵逸点缀在身上。

坐在王宫内那尊纯金打造的龙椅上。

面前出现的,是国朝内党派之间的互相攻伐。

需要面对的,是你方唱罢我方唱的平衡之道。

天子?

皇帝?

他只不过是这世间,权力最大的囚徒罢了。

终其一生,他还能走出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廷么?

赵逸不知道。

可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很值钱。

他的命,是从别人的手里换来的。

一分一毫都浪费不得!

平复临近城中的动乱,赵逸只花费了短短的三天。

作为一名皇帝,在帝王心术这方面,他是真的很有天赋。

安抚、调派、掌握、控制国朝之中大大小小的各阶官员,赵逸花费了七个月。

他从造反到登基,才花了两个半月!

人心往往比敌人更可怕。

而比人心还可怕的,则是置身于一群没有‘心’的人中,让他们帮忙完成你的‘心愿’。

这一过程,被赵逸定义为培养血气。

他暂定为十年。

十年之后,他希望这座小朝廷里,不会在有人‘谈金色变’。

更不会有人在听闻‘某某将军于某某地点和金人一战’的第一反应,就是劝他把作战之人‘交’出去!

见了鬼的以和为贵!

赵逸对此恨之欲狂!

可他又能如何呢?

杀一个,顶上来的是另一个。

杀十个,就有人一头撞死在柱子上,且破口大骂他是‘昏君’是‘亡国之君’是会给南宋带来‘灾难’的商纣!

一些人跪的久了,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不但自己站不起来。

一切站着的人,在他们眼中,还都是他们的敌人!

这很可怕。

但却是赵逸成为皇帝后,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

近乎每天上朝,都会有人在他耳边唠叨诸如:

‘金国势大,我等必须从长计议...’

‘我等都是为了国朝的延续...’

‘金人可怕,陛下万万不可因一时荣辱,葬送了我南宋的大好局面啊....’

‘忍一时则风平浪静....’

‘陛下...不如和亲吧...’

‘陛下,今年给金国的岁贡.....’

‘陛下,那岳飞奸贼胆敢擅自挑起于大金的边患,他这是一心要亡我南宋啊.....’

‘陛下,岳飞此贼不杀,定是亡国之兆.....’

大臣们再说。

赵逸在听。

听的久了,听的习惯了,听的耳顺了。

时不时的,在有人寻他状告那些边军将领时,他还会笑着反问一句:

“杀了某某也可,某某卿家,若是杀某某却仍起边患,孤诛你九族可好?”

话一出口,等待赵逸的自然是各种借着劝阻名义的谩骂。

骂的他抬不起头。

骂的他还不了嘴。

当整个朝堂之上,没有一人与你心其时,任你雄心万丈又能奈何?

赵逸能做的。

就是每年多截留一些岁入,送去边军。

多保下几个‘擅开边患’的将领,看看什么时候能亡了这国。

多提拔一些心有血气的人,看着他们的血气被朝堂日复一日的消磨。

哦,对了。

期间他也挑了几个不顺心的将领杀了。

结果。

不过是朝堂之上多出几个‘自愿陪葬’,却被朝堂群臣‘劝阻住’的‘大忠臣’罢了

杀?

杀不得!

你前脚下了命令,后脚就有人冒着‘大不为’给偷偷放走。

然后逢年过节的,就有人在你耳朵边上唠叨,说什么‘陛下啊,该到了大赦天下的日子了啊’....

一个不查。

要不了几天,赵逸就会看到。

自己前面的奏折里,忽然多出举荐‘某某不为强权,仗义执言的当世大儒’的奏章。

举荐之人是谁,不言可明。

日复一日。

朝华白首。

平日于大臣们勾心斗角,夜间忙碌各种送到桌案上的奏折。

某某地又发生了叛乱。

某某地又发生了天灾。

今日长江某段溃了。

明日冬季又冻死了多少的人。

后日北方又逃难来了多少人需要安置。

大后日某处山贼复返,某某地的官员......

说不尽的琐事,道不尽的家常。

这般下去,他换回的这些岁月,是否还够撑到他见到北伐成功的那一天?

赵逸不知道。

他知道的,只是长江防线上的积累越发深厚。

人手从最初的三十万,积累到了近百万。

武器更新换代。

人手大肆精炼。

遇到流民大潮怎么办?

发配军中。

遇到旱灾水灾怎么办?

安置去军屯屯田。

某某个臭不要脸的蓝家子造出了兵器,要跟国朝谈价钱怎么办?

准了他!但不能给全!

前脚兵部刚买完东西,后脚一看。

哎?居然又推出新的了?

怎么办?

能怎么办!

看着信报上的弩机从神弓弩、泛化弩、连发弩、铁臂弩,一步步的进化而来。

赵逸那叫一个哭笑不得!

看到这些近乎每年都会变得更便捷、更锋锐、射程更远、穿甲力更强,射的箭也更多的弩机。

赵逸似乎就看到了某个满身铜臭的小家伙正在向自己张牙舞爪......

气愤?

羞怒?

被人戏耍?

赵逸淡然视之!

他既然连皇帝都能当,又岂会因为这小小的银钱之事,而引动心神?

银钱的多少,不过是他用来制约天下的道具罢了。

“这新出的铁臂弩,还是真的好用啊。”

又一日。

放下手中射穿步人甲的‘新式弩机’,赵逸笑着对身边的小黄门吩咐上几句,如准了工部对襄阳某处购买兵器的价格继续打压,若是压不下,他这个当皇帝的就斩了某某的狗头。

嗯,前脚刚说完这个,后脚他这个皇帝,就又夸赞起桌上某琉璃厂出产的琉璃珠子,并称赞这东海明珠定是价值千金!

这般作为......

大意是想在这闲暇的时日里,给自己添上几分趣事?

一日挨过一日。

一日熬过一日。

一日好过一日。

一日糟过一日。

朝堂之上一批人,终于老的走不动路,说不出话。

底下从军中、从民间、从北方、从赵逸的‘花名册’里‘钻’出来的人,也开始充斥在朝堂的议会之上。

一代新人换旧人。

小朝廷里多出了几分的生气。

又一天在有边关将领和人冲突后,终于是称赞之声压过了不满。

赵逸很得意!

十年。

从最初被人骂的狗血淋头,到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再到今日这般可分庭抗争。

谁知道他这个皇帝,是如何挨过来的?

手下的军队从‘剿匪’开始。

打南蛮。

平动乱。

对练西夏。

再到一位位‘忤逆之贼’带着小部队向金国那些已然在十年之中被腐化的差不多的**调戏。

从三五人的小冲突,到三五十人动了刀兵。

有赢有输。

有死有活。

可总归的,这些年练下来,不会在有人吵嚷着什么‘女真满万不可敌’这样的蠢话了!

战场厮杀,怎能胆乏?

南宋的军队被一批又一批的刺头儿带的有了胆气。

可赵逸这个当皇帝的,却变得一日比一日‘胆子小’。

病重了啊。

咳嗽了啊。

呕血了啊。

心口绞痛了啊......

如今的他,在听闻边军和某处起了冲突后,不用朝中那些大臣来牢骚,就会‘大惊失色’的对某些领军将领一顿训斥!

你们怎么能这样这样呢?

然后。

训斥之后....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吧。

我训都训了,谴责也谴责了。

你们要是再逼我做点别的,万一把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逼反了怎么办?

赵逸觉得自己很怂!

金人他害怕,蒙古人他也怕,自己手底下领军的将领,他更加的‘害怕’!

每当这时候,都会有‘老臣’出来埋怨他。

说这些**、军阀,还不都是圣上您养出来的?

若不是您当初的放纵,我南宋又怎会是今日这般的局面?

被这般训斥的多了,赵逸害怕的名单上,就再次多出了这些老的快要死的老臣的名单。

十年过去,当初那些‘迎他入京’的大臣们。

也是死的死,退的退。

眼下能见到的.....真的没剩下几个了啊.....

每当想到这时,赵逸都会有些伤感。

感慨时光的流逝。

也感概自己岁月无多。

他还能活多久?

武当山那个老头子说给他补了二十年的寿元,可他怎么觉得自己已经活的差不多了呢?

又一日忙到天色渐明,想到今日辰时还要着应付朝中大臣,赵逸笑着叫人端来一碗参汤。

一饮而尽。

谨慎振奋。

随后,站起身,走向朝堂。

可刚走上几步,其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一口鲜血喷出。

惹得一旁小黄门焦急的扑上来。

眼中满是泪水.....

慌什么?

不慌!

反正老神仙说自己能活二十年,若是活不到,大不了等自己死了再去找他算账!

毫不在乎的擦拭了一下自己口中的鲜血。

待到眩晕感褪去后。

赵逸重新换上笑颜,大步迈向远方的宫殿。

又是一日朝会。

今日也不知怎么。

大殿上少有人再去言语。

端坐再龙椅之上,赵逸神色淡然的望着下方。

他的面前,摆放着好高一摞的奏折。

大多都是奏请圣上下令撤兵,谨防岳飞谋反之类的言辞。

北伐....哦不,不是,应该说是那群刺儿头又开始向金大爷们挑衅了!

哎?

怎么就不能让孤消停几天呢?

待到有人上奏,得知襄阳的岳飞居然不尊圣令的带军北上。

赵逸大惊失色之下,差点从龙椅上‘吓得’摔下去。

“怎敢如此?

怎能如此?

区区一个岳飞,区区一个大将军,居然敢不尊圣令私自出兵?

什么?

你们说不但他自己去了?

其余长江防线,居然还有人敢去应声?

反了!都要造反了啊!

诸卿救朕!诸卿家救朕性命啊!!!”

一时惊恐之下,赵逸的身体不稳,直接晕倒在哪朝堂之上。

群臣惊恐。

次日,宫中传来消息,曰:圣上龙体欠安,需要敬仰,但北伐之事不可不诀,圣上有言于诸位卿家,还请诸爱国卿家,自发去哪江北把岳大将军给带回来。

如能带回,圣上重重有赏!

宣纸小太监的话,说的那叫一个揪心。

似乎是已经看到,岳飞谋反时,群臣劝阻,却被岳飞手起刀落的场景。

不忍之下,小太监背身离去。

而留下的群臣.....

对视一眼。

随后,默契的错开目光。

眼下北伐已然发生,谁敢去阻拦,谁就是被拉看了祭旗的下场!

细数满朝文武,愿以身殉道者又有几人?

可别说.....还真特么的有!

且数量还不在少数......

只不过这些人还在心中纠结,岳飞北伐,好歹也是一场战事不是?

不论他是否会造反.....

要不.....等他打完了,我们再去死鉴?

这会不会对国朝不利啊....

这些人还在纠结。

他们没纠结上几天。

北边就传来了汴梁路收复的消息.....

群臣沸腾。

欢呼。

雀跃。

代表尊贵权力的帽子满天飞舞。

这一仗打下来,似乎朝堂之上,在没有那些喊‘金大爷’的声音了。

哦。不对。

还是有的。

至少半死不死的赵逸,还在替他们站那最后一班岗。

金大爷不可杀啊!

金大爷满万不可敌的啊!

你们一个个当初这般的劝我,现在把我都说信了,你们怎么还叛变了呢?

这是要亡国啊!

你们一个个的,怕是盼着孤死的不够早,想让那些金大爷来把孤的命给夺去啊!

朝堂之上,面对群臣的欢呼,赵逸那叫一个‘痛心疾首’。

总觉得满朝文武都爱和他反着来。

总有刁民想害朕!

在无数大臣那‘不已言明’的目光中,赵逸一步一顿的退回后堂。

走到一半。

忽然之间,其忍不住捂住胸口。

熟悉的眩晕感再次袭来。

“灵尊.....

孤....

还能撑多久啊......”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