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洛北书斋(二)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洛北书斋是书坊,因此和别家店铺不同,走进里面之后,朱由检发现里面多了一些静谧和肃穆的氛围。

为了营造这种书坊特有的氛围,洛北书斋中的空地处摆设着许多盆景松。朱由检特意看了一下,发现现在小巧玲珑的盆景松虽然被局限在一个花盆中,但是也有松柏的奇崛和骨气。

“唉!这位客官,你要什么?咱们洛北书斋中经史子集、医书农书,道藏佛典,时人诗文乃至八股文集都应有尽有。”看见衣着不凡,随从如云的朱由检翩然而来,洛北书斋的掌柜觉得这应该是难得一见的大肥羊,因此对于朱由检就比其他人更加的热心。

朱由检回头看了他一眼,便问道:“你们这儿有话本吗?”

只可惜朱由检是光宗之子,大明信王,因此即使是他书房的书都比这书坊的书精致不少。朱由检对于这些掌柜推荐正经书们理都不理,直接单刀直入问这洛北书斋有没有话本。

听了朱由检的话,那掌柜没有什么反应,也只是随即说道:“谁说没有呢?不知您想看些什么?我们这里有新出的绣像版《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不知道您感不感兴趣?”

听了这掌柜的话,朱由检突然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随着明朝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崛起,一种更为庞大的市民文化也随之出现。

和宋朝的市民文化不同,明朝市民文化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通俗小说。毕竟精舍园林,美婢娈童,鲜衣美食,华灯烟火,梨园鼓吹,古董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这些精致高贵的东西都是达官贵人,风流公子这种永远都不会担心养家的闲人才玩得起的东西,比如大明不亡的话,张岱和朱由检这种人的人生也就是这些。而那些需要养家糊口的市井小民玩不了这种精致的东西,因此书坊着各种各样话本小说就成了这些人休闲娱乐的首选途径。

不仅如此,这种市井文化也流传到文人士大夫阶层,虽然他们表面上不说,但是私下里读话本,写话本的绝不是少数。

因此书坊里卖的最好的,永远都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之类的畅销书。不仅如此,这种以小说话本消遣娱乐的风气也延续到后来的清朝,清人金缨曾在《格言联璧》:“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正是书商经营的诀窍。晚清名人康有为亦有诗为证诗证:“我游上海考书肆,群书何者销流多,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奈小说何。”

还没等朱由检说这些东西,突然身边的高起潜说道:“我们家公子是何等样人,你们书坊里的这些稗官野史也配我们家公子去读?”

虽然朱由检不喜欢高起潜的骄横跋扈,但是对于高起潜对自己地暗中吹捧朱由检的马屁却极为认同。

“不知公子爷您想要什么书?”掌柜也是做惯了买卖的人,也见识过比高起潜更加无理取闹的公子哥和他的仆人,因此不理高起潜挑衅直接问道。

“《红楼梦》,不知道你这书坊中有没有最新的《红楼梦》?”朱由检随即问道。

“这个真对不住了。这《红楼梦》是我们东家从江南带来的,听说江南最流行的也就是这《红楼梦》了,只可惜京城的人不太欣赏这种调调,因此销路并不算太好。因此东家就没继续接着进这《红楼梦》。”听说有人打听《红楼梦》这掌柜也只能无奈地说道。

听了这掌柜的话,朱由检还没说什么,高起潜就自己跳起来说道:“他妈的,你这是什么破书坊?连最新的《红楼梦》都没有。”

一看高起潜如此做派,朱由检并不感到愉快,他只是悔恨交加。很明显,以高起潜的素质他根本就不适合去监军,前世的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安排这货去监军。最后自己一直很欣赏的卢象升死了不说,就连天雄军也全军覆没。说不定就连事关大明的国运之战——松锦之战之所以落败说不定也和到锦州监军的高起潜高公公有那么一点关系。今生他要好好看明白身边的太监,看看谁能替他去监军。感觉方正化这个人武艺高强,为人忠厚,并且同样赤胆忠心,清廉有为,估计他若是当了监军之后说不定能和卢象升相处愉快。

“高起潜,你够了。”恼羞成怒的朱由检大喝一声。

“没事,也是小的没进《红楼梦》如果您不介意,可以让东家去江南提货的时候,为您带一本。这是价钱可能要很贵的。但是您这种身份的人,还差那点银子?”

“不用了。不用麻烦了。”

就在掌柜的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朱由检问道:“不知道你们东家在吗?”

“您找他干什么?”

“有些事情我想问一问他。”

“他……不在,不过我知道东家交代的很多东西,您问我其实也可以。”

朱由检知道这个掌柜没说实话,但是他既然不想说,自己也不好逼问,因此就转身离去去找下一个能够和他合作印刷话本的书坊看看情况,毕竟就算选择合作伙伴也得货比三家吧。

正如朱由检所预料的那样,洛北书斋的东家宋志平果然就在书坊里面呢!只是他不是忙着书籍印刷和财务统计,而是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写话本呢!正如大家所预料到的那样,宋志平也是一个话本小说的爱好者兼创作者。并且宋志平尤其喜爱《金瓶梅》,《红楼梦》这种家长里短的世情文,只可惜他的天赋实在有限,因此在房间里憋了半天都没写出一个字。

因为最近宋志平看了《红楼梦》惊为天人,只可惜他一直想模仿《红楼梦》写本类似的话本,只可惜他几乎把《红楼梦》都翻烂了都没模仿出什么道道来。为了构思出自己话本的基本框架,宋志平特意交代自家掌柜没事不要随便打搅他构思。

宋志平写小说一方面是因为他读书不成,没办法依靠继续考科举完成一个大明读书人自我实现的价值,只能做一个依靠祖传书坊谋生的书商。但是他又不甘心自己最后寂寂无名的结局,突然发现兰陵笑笑生只依靠《金瓶梅》这一个话本,居然也能青史留名之后,他也要写一本同样可以流传后世的话本来让自己也能青史留名。就算真名不能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那他宋志平的笔名洛北公子能流传后世也可以。另一方面,就是到了现在,书商进行市场拓展最大的一个制约就是少好稿子。也因为如此宋志平才每年去江南采购江南时新的话本。其实《红楼梦》不是不受欢迎,而是《红楼梦》在江南也是畅销书,宋志平和持鉴斋主人并不熟,因此拿不到低价货,只能抢高价货。再加上过大运河的运输成本,因此一本《红楼梦》必须卖的非常贵才能不赔本。而在北方,很少有人能为了《红楼梦》这种不太合北方人胃口的作品花大价钱。宋志平痛定思痛,也决心自己写话本自产自销。只可惜他才华有限,因此这条自产自销的路子也不太能走通。

就在掌柜的抬头时候,突然发现地上有一本书。他也是很随意地就捡起来了,结果发现那本书不是自己书坊的书。然后一看,这居然是一本新出的话本。处于好奇,当然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掌柜的没啥事情,因此出于打发时间的目的他就开始阅读起这个名为《射雕英雄传》的新话本。

这个掌柜的虽然也识点字,但是文化素养真的不高,因此他说不出来这《射雕英雄传》的好处,只是一个人慢慢地看着,看着就被里面多姿多彩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因为提前告知了《射雕英雄传》的背景是南宋,因此这种大环境的压抑更是吸引这位掌柜对于人物命运的探究。

一开始这位掌柜的因为主角是朱啸天(原著中的郭靖他爹郭啸天)和杨铁心这两个梁山后人,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朱啸天如原著一般惨死,杨铁心不知所踪之后掌柜的开始觉得主角就是朱靖和杨康。既然杨康也是好人,杨铁心这个人除了给主角杨康一个爹之外也没啥用处。因此朱由检本来也想把杨铁心一块写死的,但是考虑到穆念慈还要一个养父,因此就多给了杨铁心几年寿命。

在这个掌柜的看来,只要写得好,就是朱啸天和杨铁心这俩货也能当主角。当然他也对于主角变成朱靖和杨康也没啥意见。对于他这种人而言,他没有挑剔的资本,因此只要有好话本看就行了。

因为朱由检借鉴了后世网文的一些写法,因此给深入大漠的朱靖好多金手指和不少爽文剧情,因此使得掌柜的很快带入了朱靖这个人物的喜怒哀乐。就在女主黄蓉刚刚出现的时候,突然掌柜的发现这个话本已经到了最后一页,当然根据提示,剧情还未结束,因此更让掌柜的有些难过。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