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数字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齐琮而言,今天的经历是相当新鲜。

扮作平民百姓,混在人群之中走街过巷——对于长在深宫的太子殿下而言,无疑是有生以来头一回。

可是没过多久,这股新鲜劲便消退了,只剩下忧虑。

他看到,整个营县已然是穷困交加。人人面黄肌瘦,也不知有多久没吃饱饭了。天气愈发寒冷,可是却几乎没有人穿新衣,全都是打着补丁的旧衣,有些甚至连补丁都没有,露出破洞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为什么会这样?”走着走着,齐琮忍不住喃喃自语。

白尹在他身旁,回头看了一眼跟在后面不远处的那几位大内高手,淡然道:“太子殿下,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请您务必诚实回答。”

齐琮连忙抬起脸来,扭头望着他:“先生请讲。”

“在太子殿下看来,若是可以牺牲一部分人,而造福整个齐国,您是否愿意呢?”

“这……”齐琮的眉头又忍不住皱了起来,“不行。国君应坦荡荡,胸怀全国。从王侯将相到贩夫走卒,都不能随意牺牲。”

白尹微笑道:“殿下不必在我这儿打官腔。大家都明白,世事不能尽如人意,各人所需往往各有冲突。若是牺牲几个无关紧要的平民就能造福齐国,无论换成谁执政都不会手软。”

齐琮皱着眉停下脚步,盯着面前的少年,沉默以对。

白尹继续说道:“但若是要牺牲成百上千的平民,就不得不教人犹豫了。而若是牺牲者有几十万,那么再疯狂的君王都不敢轻举妄动。那么,从几个到几十万个,当数量超过了哪一个临界点时,会让事态变得危险呢?”

齐琮喃喃道:“先生该不会……”

白尹凝视着面前的太子,沉声道:“当初盐政制定之时,想必朝堂上的诸位就是如此考量的。盐民不多,禁绝私盐导致的后果不会很严重,而盐政带来的收入可以加强军备,有益于大多数国民。牺牲一小部分,造福大多数,无非如此。不过问题是,您在朝堂上听到的数字,和今天亲眼见到的实际情况,这之间的差异恐怕不是一点半点吧?”

齐琮忽然咬紧了牙关:“朝中大员果然有大胆欺瞒者,而且编造得居然如此荒唐离谱!”

白尹摇了摇头:“不,这一点也不荒唐。而且说不定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也都是清白的,最多就是稍稍注意了一下措辞,并非有意欺瞒。”

“那为什么……”

“我请殿下设身处地想想,假如您是营县的县令,您会每天走访调查,弄清楚营县究竟有多少人以私盐为生么?”

“应该……不会。”

“那就对了,县令对于自己治下究竟有多少盐民并不会太清楚。况且以私盐为业,这种事说出去也不太好听,所以在往上汇报的时候,自然就会将估算的数字稍微减一点点。比如说,实际上有七成县民制贩私盐,他估算的是五成,向上汇报为四成——这样,算不上欺君大罪吧?”

齐琮想了想,摇头道:“应当算不上。”

“县令之上,是各地太守。他们比县令更了解朝堂上的风气,知道上面有意改革盐政,自然要迎合上意。将县令汇报的四成,改为三成——这样,也算不上欺君大罪吧?”

齐琮仍然只能摇头:“也算不上。”

“这个数字再往上报,就到了户部衙门。衙门里的执笔吏更明白长官意图,知道盐政改革势在必行,自然不能给上司找不痛快。这个三成的数字改为两成,也不算吧?”

“不算故意欺瞒之罪。”

“户部侍郎与尚书都很忙,每日必须处理许多要务,不可能仔细检查每一份文件。看到海边各县的盐民数量只有两成,再想想丞相之策,稍微配合一下,改为不足两成,这也无关大局吧?”

“在他们看来,应是无碍于大局。”话虽这么说,可齐琮的眉头已然皱成‘川’字。

白尹耸了耸肩:“最后,上报的数据来到丞相手里。他本就有意改革盐政,增加财政收入,一看海边盐民只有这么点,那干脆从一成有余改为不足一成,自然是问心无愧。新盐政乃是利国利民之策,朝堂上难道还能有什么争议么?”

齐琮紧闭着嘴唇,无言以对。

“这样下来,从上到下,从丞相到县令,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没错。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没有人故意犯下欺君大罪。但从真实情况的七成,变成了不足一成,这中间涉及多少盐民?每一个县数千乃至近万人,海边六十余县,加起来就是几十万人!足足几十万人的生计啊,说断就断掉了。”白尹说到这里,也只能摇摇头,叹口气。

齐琮忍不住问道:“不对吧,我齐国真有那么多盐民吗?”

白尹一摊手:“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海边有六十多个县,但并不是每个县的盐民都有营县这么多,所以全按照七成的比例来估算,必然是有所夸张。问题是,朝堂上对于具体数字的了解,并不比我这个四处云游的外人了解更多,难道不是么?而且更可怕的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朝堂上诸位大员知道的东西明明是错的,却还以为自己一清二楚,问心无愧。”

齐琮又问:“可是齐国这么大,总有人知道真实情况啊,难道就没人上报吗?”

一听这话,白尹忽然笑了:“当然有啊,徐祥均不就是么?他一个劲儿的东窜西跳,就是为了让上面的长官知道下面的真实情况。但这没用,因为当官僚系统内部形成了定论之后,就不可更改了。来自外界的声音必然会被忽略,乃至于遮掩。结果,徐祥均是个什么下场呢?”

“投入监牢,乃至……”齐琮喃喃着,忽而反应过来,“可是白先生,我和父王都不清楚这些官员的把戏,您又是如何得知的呢?难道说,齐国官员里也有您的耳目?”

白尹微笑着摇头道:“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我很清楚,只要进了那个环境人性将会如何演变,如何发展,最后结成什么样的果实。而且请殿下明白,刚才我所说的毕竟也只是推测。若是有人真的刻意隐瞒蒙蔽,那么您在朝堂上听到的与民间真实状况之间的背离,无疑会更加严重。”

————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