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碑三节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雪山到丰安,马匹日夜兼程也得三十几日。凭人力走出去简直痴人说梦。

先前布藏讲了整整十四年的经,才凑齐了人马干粮,浩浩荡荡地出了雪山。

一踏入那洁白寂寥的山脉,就知道它并非只是圣洁高远。那呼啸的山风卷起千堆雪,劈头盖脸地吹得脸颊阵痛。通透空灵的冰凌,在此时便是要人性命的冰刺。没人敢大声喧哗,那一阵阵的声响若是惊醒了大山,大山往往回报以愈加暴躁的雪崩。

上百人的队伍,等走出雪山,已经只剩半数。

那时无人知道山外是怎样的光景。所有人都沉默着继续赶路。布藏不仅是赌上了所有积蓄,也是赌上了身家性命。他走出了前人未走出那一步,让雪域流传千年的“雪山之外还是雪山”的传说不攻自破。为他的开拓也好,为他的坚韧也罢,他都确实配得上褒奖。

出山后带回了十几车皇帝的赏赐,那些奇珍异宝足以让布藏再次出山。加上这等诱人的回报,早撩拨得各位地主心痒痒,于是让布藏出山的呼声越来越高。可布藏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物以稀为贵,自己是头个出山的人物,也是头个进丰安城的讲经师傅。若是跟白燕寺的僧人似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恐怕自己也拿不到这么多赏赐。

这念头算是个心机,讲经布道还计较这些,说起来也是罪过。所以布藏也不敢说出来。

可苍珠不懂啊,他估摸着师傅年事已高,心气儿低了,身子虚了,是故不敢再出山。他瞧着央措像往常似的日日辛苦劳作,不由自主地心急了起来。索性心一横,自己去巴结了许多乡绅。凑齐了一支人马,浩浩荡荡地出了山。

可神明这个东西,都是人用来索取的。无论索取庇护还是索取恩赐,都得是“出了麻烦”才能想起各路神明。

苍珠带的人马虽然到了丰安城,可他来得莫名其妙。他不是第一个来的雪域人,大家便懒得来凑热闹了。这城里也无病无灾的,皇帝也没这个闲钱儿去请他讲经说法。

没了皇帝当靠山,那只能去坊间讲经说法,腆着脸求点儿香油钱。这一去,彻底跌干净了他们一行人的身价。丰安人瞧了个真切,为诓钱来的嘛。苍珠这半路出家的傻小子,佛法学得不如白燕寺的苦海住持透彻,连眉眼都不如苦海住持面善。大家伙儿也就把他和城里的半仙儿归为了一类,冷冷地搭理了几次便劝退了苍珠。

苍珠四处找人接济,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城里的马家是将军世家,不兴的整这些虚头巴脑的。打赏了两个钱就把苍珠请出来了。百态园最近刚请财神,再摆佛祖怕冲了财气。脂圆楼、丰安赌坊这些地儿僧人怎好意思进去。

最后剩下丰安首富——安家。那打得吓人的宅子连门都不开,苍珠从黎明等到黄昏,才等到从白河回来的安家当家。大当家的挑开绣金的蜀锦轿帘,皮笑肉不笑地瞧了瞧风尘仆仆的苍珠,放下轿帘,讥笑着回了安府。亏苍珠还跟狗皮膏药似地粘上去,人家啊,不信菩萨。

耗了大半个月,盘缠耗得都快不够返程了。同行的僧人的埋怨此起彼伏,最终压垮了意气风发的苍珠,只得灰溜溜地带人回了雪山。

他并想要闯出一番业绩,他不过想踩着布藏的老路,借他山之石,为自个儿攻出一条捷径来。一味沿袭着他人的老路,还妄图受得比先人更多的收获。他该去仔细寻觅一条自个儿的出路,而不是去做第二个布藏。

布藏看着受挫归来的苍珠,把话说得直白了些。可苍珠听着这些道理,心里愈发不是滋味。

哪有人能那么轻易地直面自己的毛病。且不说,这根深蒂固的东西从生来至今,已经根深蒂固地长进了骨血,一般人根本察觉不到,反倒觉得别人才错了。即便被别人指出了,心里也难免怄着一口气,哪能轻易就听了别人的意见。最后,即便改了,那都成了习惯的事儿,就跟呼吸似的,你憋着,难免要泄劲儿打回原形。

于是能藏的藏,能推的推。赖着赖着,苍珠就赖到了“不给他指条明路,不帮他出人头地”的布藏身上。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作者鸿鹄其他书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