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何来不公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壁依说着,仿佛要哭泣一般,还将手绢在鼻尖放了放。

诸葛晨硕听到后,手指在桌上动了几下,然后没有对尹绍月说话,而是问紫笙,让她来回答这个问题。

“到底怎么回事?王妃如此大度,怎么会重打妾室?”

诸葛晨硕话里的意思好像是有对尹绍月决断感到一点的不公,这是让杨壁依觉得欣喜的,她一定要得到诸葛晨硕的宠爱,这次一定要让尹绍月好好尝尝滋味。

居然敢如此羞辱,杖打自己,岂是可以饶恕的?

杨壁依的神色是有着奸计得逞的喜悦的,徐姨娘则还是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眉眼间都是委屈的意味。

奶娘听到这话后,看了眼尹绍月,也是认为诸葛晨硕在听完所有的来龙去脉后,就算要有刑罚,也不该如此严重。

徐姨娘同样在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尹绍月却不以为然,她不觉得诸葛晨硕不会向着自己,而会向着别人。

况且,尹绍月本来就没有错,自然不用担心。而且退一步说,尹绍月是个很明事理的女子,如果真的是自己的责任和错失,尹绍月是不会推脱的。

“王爷,事情是这样的。徐姨娘的丫鬟和杨姨娘的丫鬟大打出手,引来王府里下人的观望,本来王妃只想小惩大诫,以此警示王府下人和姨娘的。”

“但杨姨娘态度嚣张,不只悔改,并且又被查出一直苛待下人,视王府家规如同无物。王妃心善,起先只是禁足半年思过,为了让杨姨娘明白王府规矩的重要性,所以暂停她差遣下人的权力。本只是杖打二十,可杨姨娘藐视主母,出言不逊,言辞嘲讽,污蔑王妃,王妃才罚她杖打四十的。”

紫笙的话条理清楚,句句在理,这让杨壁依的脸瞬间沉了下去,因为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尹绍月未曾有错,而是自己咎由自取。

原本徐姨娘还有些庆幸诸葛晨硕对尹绍月的处置手法有些微词,但他指明要紫笙回答,怕就是不忍责怪尹绍月了。

因为或许王府里别的人都不清楚,但徐姨娘实时打探诸葛晨硕的消息,自然知道这紫笙是诸葛晨硕的人,是他给予尹绍月的。

紫笙做事稳妥,言辞恳切,由她出言,诸葛晨硕只当是没有偏心而已。

可徐姨娘精心布了这一局棋,没到最后一刻,她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况且只要奶娘在,徐姨娘就有回旋的余地。徐姨娘对奶娘的奉承讨好,都是为了要诸葛晨硕的眷恋和宠爱。

为了显示自己诚心悔过,杨壁依忍着疼痛再次下跪,并眼眸中流露出晶莹的泪水,道:“王爷,妾身当时就已经诚心悔改了,可王妃仍旧不肯轻饶妾身,妾身身子单薄,却没办法只好硬抗了这四十大板。”

“这四十大板几乎要了妾身的性命,妾身只怕再也见不到王爷了。”

杨壁依说的声泪俱下,仿若梨花带雨娇滴滴的美人,这样的眼眸都是情意浓浓,有让人相信的魅力。

紫笙知道尹绍月和诸葛晨硕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不适合说话的,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由自己来告诉杨姨娘规矩何在?

“王爷,王妃心善仁慈,虽然出于整治王府家规的想法,惩戒了杨姨娘,但也知道杨姨娘毕竟是女子,身体怕有损耗,所以便请了最好的大夫去给姨娘医治。”

“否则,杨姨娘怎么会今日就能下床走动呢?”紫笙的话说到了关键。

无论惩罚是否过于严苛,尹绍月身为鬼王妃,鬼王府的当家主母,最后还是关怀般地去请人医治了。而今日杨壁依能一路从院子走到这前厅,就是最好的证明。

“你……!”杨壁依一下被紫笙的话气到了。如果不是自己与外界的奴才有来往,用了稀世的药材绝玥草,单凭这尹绍月假惺惺地送来的庸医,怎么有本事让自己恢复得这样好。

可杨壁依知道这事不能让诸葛晨硕知道,本来自己就是三品官员送进王府的,若是自己再说漏了嘴,岂非得宠无望。

碍于诸葛晨硕和尹绍月在此,杨壁依哪怕再有不悦,也只好压下心性,然后温柔却不失委屈地道:“王爷,妾身承认是妾身教导奴婢不利,才会惹来这无端的祸事,但这其中也有徐姨娘的责任呢。”

杨壁依根本不知道诸葛晨硕最讨厌的就是矫揉造作的女子,因为这样虚伪无比。

杨壁依就是故意的,她既然去找了徐姨娘,就打算与她一起来诸葛晨硕面前告状的,见到徐姨娘神色沉着,又一直不说话,杨壁依只好出言将她拉下水。

尹绍月看了眼杨壁依眉眼间的算计,她也很期待徐姨娘的翻盘之语,尹绍月明白徐姨娘的考量,奶娘既然在,怎么会没有用呢?

紫笙对着杨壁依说道:“王爷,奴婢觉得杨姨娘所言有错。”

这话一听,杨壁依认准了这紫笙就是尹绍月的心腹,处处都是挑自己的错,明明没问题,也被她说的都是漏洞了。

诸葛晨硕问:“有话直说,你是王妃的人,不用这么避讳。”

这话似是告诉了在场所有的人,紫笙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鬼王妃尹绍月,可以不用如此避讳的说这话。

尹绍月还是没有看诸葛晨硕,诸葛晨硕也没有与她眼神交流,心中契合就是不用言语,都能明白那份感情。很庆幸的是,诸葛晨硕和尹绍月都找到了这样合适的人,那就是彼此。

杨壁依、徐姨娘、奶娘都能从话中意味听出诸葛晨硕仍旧是在乎尹绍月的,连她的丫鬟都如此厚待。

“多谢王爷。刚才杨姨娘说是无端的祸事,这点奴婢觉得不妥。杨姨娘如果真的只是因为这一次的疏忽,导致丫鬟们不知分寸,在王府动手,王妃不会如此不通情理的。”

“杨姨娘不是全然被连累的,杨姨娘对下人动辄打骂,这才是祸事的根本。若不是王妃宽容大度,怕不是就这么简单的。”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