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张桥的发言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说这样的责任有什么意义吗?在200多年前的日本侵华战争中,那一代的故宫人从战火中运出了一万三千多箱珍贵文物。在随后的十四年时间里,这批文物辗转两万多公里,分三路南下,几乎没有一件损坏。这件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就是那一代故宫人表示,这些文物比人命更重要。你说,值得吗?一个在战争、丧乱,甚至连民族存亡都成问题的年代里,去保护那些没有生命的文物,那些作者已死而且他们的名字注定湮没无闻的东西,那些厚重的石鼓,那些青铜器,那些已经褪色的丝帛和刺绣,那些我可能看不懂的宋画和唐体,值得吗?值得!”

“越是在丧乱之中,越是在战争之中,越是在火灾之中,我们越应该记住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符号,是他们,在战乱里,在历史里,在一个民族艰难的时刻在凝聚着我们。而在这片火场里,这个延绪民族文化符号的责任,它落在了你的肩上。”

张桥心中暗叹,这个辩手也太强了。看来正印先锋要输了。果然,又一波礼物雪崩一样的漂过,连辩手的形象都被淹没了。

对方辩手继续道:“你说,那只是一幅画而已,现在我们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千万次的复制这副画,我不救它,它也不会消失不见。而且我只是个普通人,如果它不是挂在这个博物馆里,我可能都看不出来它到底哪儿好看。是的,艺术的价值很多时候都是构建出来的,艺术的价值不是只属于创造出它的人,它属于一代一代仰望凝视过,保护过这个艺术的人。”

“如果今天我说,一幅画而已,它认得我,我也不认得它;一幅画而已,除了这副画,世界上还有许多许多的画;一幅画而已。当我们把艺术拉下神坛的那天,所有构建的意义也就消失不见了。那些在民间寻找遗失珍宝的人,他们的努力;那些想把本民族的瑰宝带回家的人,他们的辛劳;所有这一切的意义,都被消解了。就像我当初听了故宫的故事,所以我特别想去看看那些文物,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对艺术好奇的开始,对本民族的历史好奇的开始。”

“在我之前,在这幅画走过的漫长的历史里,有许多人曾经追寻、保护、拯救过它。他们中的任何人,如果在拯救它时有那一丝的犹豫,选择了救猫,这幅画今天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我是这个接力赛中间的一棒,我承担了落在我肩上的这一份责任。此时,在这个火场里,我的抉择只是一瞬间,可是在这幅画延伸出去的历史的长线上,是无数个生离死别。谢谢。”

张桥觉得自己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他没想到对方的辩论水平居然这么高,看着一泻千里的礼物呆滞了,对方辩友的发言,让她毫无悬念的在这一轮比拼中胜出了。

缓了几秒,张桥才意识到自己发言的时间到了。他清了清嗓子,呵呵笑道:“干嘛这么沉重啊,听着好像我不去救那幅画,人类文明就毁灭了似的,没那么严重。”

“其实我们平时做选择时,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比较价值么。哪个价值高就选哪个啊。一幅名画,也许值几千万,甚至几亿;一只猫,几百块,几千块,不是很容易选吗?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它们就是价值差不多的东西。有人说几亿和几百,差了百万倍,怎么是差不多的东西呢?你可以换一个思路想,如果这边不是猫,而是一个人,你还有的选吗?没有,必须救人,是吧?如果不是猫,而是蟑螂,那么还有的选吗?也没有,必须救画。如果那边的不是一幅画,而是全部的人类文明,那么有的选吗?没有,必须放弃猫。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说明两者的价值差不多,所以才会有人选救画,有人选救猫。所以刚才对方辩友强调的名画多么多么重要,那是对大家的误导,请自动忽略。”

零星的几个礼物飘落,让张桥看到了希望,他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说服别人的。

“其实我们不必把这幅画的被毁看得有多么严重。就像唐太宗执意要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拿来陪葬,他死后也没有人敢反对他。遗憾吗?遗憾。可是影响了我们的艺术传承了吗?其实并没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无数人类的艺术珍品遭到了破坏,到现在已经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但是又怎样?这就是必须要接受的现实,这就是今天的人类文明该有的样子。救下这幅画,人类文明也并不多一分,没救下这幅画,人类文明也没有少一块。救不救不是什么大事。”

“下面我们说猫。为什么说救猫更重要?因为今天你不救猫,它就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出现在你的梦境里。它可能会成为你心中永远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那时候你再说它不过是几百块的一只猫,它在和那幅画比较后必须要被放弃,还有用吗?没用了。它会成为你的心魔随时折磨着你,让你永远无法忘记。一只碳烤的小猫。那幅画烧了就烧了,这新闻不过是喧嚣一时,以后将永远不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是那只小猫怎么办?谁来帮你?没有人。一切只能靠你自己慢慢消解。最终能消解吗?不知道。”

礼物越来越多了,大有赶超前两位的架势,张桥于是放出了自己最强悍的观点。这是和ETO研究所的专家们一起碰撞出的大招。这个观点也许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同,但是一定会被有心人注意到。

他说道:“有人说,那名画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符号,是五千年人类文明发展的证明。但是我想说,相对于一百多亿年的宇宙来说,五千年的人类文明,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猫说:不!”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