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祸水罪名40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芳华嗖的一下子缩回自己的手,表面上不动声色,说道:“妾身恭送皇上。”等赵子彻远去后,她才缓缓地坐下来,从袖子里掏出手帕,在手心里□□。将手帕收起来后,她伸手捋一下耳边的鬓发,对王德顺说:“王公公是吧?”

王德顺窜到芳华跟前:“是,王妃有什么吩咐?”

“扶我起来。”芳华把手递给他,叫他把自己搀扶起来。

“这……”王德顺支吾一下,就好心劝解:“王妃,你的脚崴了,就别——”

芳华面目冷肃,抬起头来凝视着他,一字一字从嘴里吐出来:“我说搀扶我起来。”王德顺见芳华前后变了个人似的,吓了一跳,不敢不从,赶紧把芳华搀扶起来。芳华又说:“走。”

在王德顺小心翼翼的搀扶下,芳华一瘸一拐,艰困地走着。雪地上,留下属于她深浅不一的脚印。走了一段路,芳华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脚印,不温不火地问:“王德顺,刚才你都看见什么了?”王德顺顺着她的意思答道:“奴才的眼耳都不好使,什么都没看见没听见。”

芳华是怕赵灼然知道这事,更怕赵灼然抢在步辇之前来到石凳那里。那里的脚印那么清晰,赵灼然可不傻,光看脚印就揣测到什么一回事了。当时在场的就那么四个人,四宝是赵子彻的贴身内侍,自然是管得住自己的舌头,就怕王德顺说了什么。而且那些被遣去找步辇的太监,见到她跟皇帝在一块的,让那些好事的人知道了又不知道怎么说了。她要避嫌,最好以后都少进宫。

不一会儿,抬着步辇的追了上来,芳华坐了上去。还没回到设宴的殿里,就看见前来的赵灼然。等步辇停了下来,赵子彻急忙地上前扶起她,问:“好好的怎么就崴到脚了?”芳华攀在她的手臂上,说:“雪里掺了小石头,不小心踩到了摔了一下。”问完芳华后,赵灼然这才留意到王德顺,便问:“王公公不陪伴圣驾左右,怎么会在这?”

“王妃不慎崴伤了脚,奴才是奉皇上之命送王妃回来的。”

赵灼然“嗯”了一声,便甩了甩手,叫王德顺回去。王德顺一转身离开,芳华就将刚才之事说了一下,并把跟赵子彻的对话省略掉,更加没提赵子彻色心之举。赵灼然没追问什么,芳华相信她是信了,顿时放下心来。纵使她现在是满肚子的愤气,还得把这口气往喉咙里一咽,让它闷在肚子里。她一个说话不慎,就让赵灼然跟赵子彻翻脸,坏了兄妹之情,让老太后不知道把脸皮搁哪里去,让后宫那一群女人对自己生恨。受了侮辱,还因为这因为那的,连脾气都不发,死死地忍住。

赵灼然明白这事端越发不对头了,只得安抚芳华说:“你以后就少些进宫。”芳华像是发牢骚一样,低声说道:“这鬼地方,谁愿意进来?”

赵灼然拍了拍她的手,小声地说:“小声点,叫人听见就不好了。”芳华正一肚子的怒气没地发泄,自然是对她的话无动于衷:“这可是三个朝代的皇宫,死在这里的人还少么?每年的七月十四鬼门关大开,就数这里的鬼最多!”

赵灼然干笑几下。这才是芳华会说的话。

芳华瞪了她一眼:“笑什么笑,不是么?”

“王妃说的是。”

因为芳华的脚伤,连筵席还没散,两人就先离去了。脚踝伤得不重,芳华躺了一天就没什么大碍了。她装得好好的,没叫赵灼然看出什么倪端来。她想不进宫便是最好的对策,为此,连隔天李皇后再三请她进宫赏春梅值得推搪脚伤不便。不到二天,她倒是让梁太后请进宫了。

前脚进了长乐宫的宫门,芳华觉得这里不对劲。见了梁太后,她一面磕头,一面说道:

“儿媳柏氏给母后请安,愿母后万福金安。”梁太后端端正正地坐着,手搁在床几上,在翻书。她精神奕奕的,没半点恹气。看了看老太后身侧的姑姑,没个好脸色,芳华就知道这老太后又要刁难她了。

不过一会儿,另一个姑姑就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补汤,劝梁太后趁热喝了。梁太后把书递给姑姑,后把汤接了过来,一汤匙一汤匙地往嘴里送去,直至喝完了用手帕轻拭一下嘴角,问:“今儿是什么日子了?”

“太后,今儿是十七。”

梁太后颇有感慨说:“十七了,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慢。”姑姑说道:“太后你出去走走,这日子过的就快了。这会儿,身子也好多了,出去走走也是好的。”梁太后用手帕拂了拂身子,又说:“这日子过得慢就是个煎熬,看着从前侍奉先帝的姊妹一个个走了,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哀家这老婆子活着也是累人。”

“太后你这是什么晦气话啊?这么一个大的后宫还得仰仗你老人家,你可不能让皇后一个人全扛着。”

打从芳华进来后,梁太后就没拿正眼看过她。现在,她目光如炬凝视芳华,缓慢地说道:“是啊,哀家这一走,这后宫还不得乱套了。皇后是个处处帮着皇帝说话的主,哪怕要她一整天不睡觉看着后宫,这后宫还不是任由皇帝胡来。都说儿大不由母,这话说的真真切切,哪怕等哀家这一头一闭眼,他那一头就什么都不顾迎新人进宫去了,还管什么祖宗规矩。”

这话叫芳华捏了一把汗,她越发低着头,不敢直视梁太后。梁太后这才把目光收回来,像是若无其事地说:“后宫最讲究莫过于一个字‘和’。后宫不安,连带这朝堂也不安。近日来,哀家叫嫔妃多读《女训》《女则》,叫她们好好地看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今儿,想想也轮到你了。”啪的一声,她把刚才看的《女则》《女诫》两本书扔到芳华跟前。“给哀家好好地读一遍,看清楚读明白了。”

芳华不敢不从,只得拿起面前那一本《女则》。翻开,她一字一字念了出来……梁太后靠在软枕上,细细地听着。

没有蒲团垫着,芳华的膝盖头不一会儿就开始痛了,她不敢伸手去揉。这一念,就是一个时辰,没有间断过,连半点水都没进过嘴里,喉咙越发干,嗓子也就跟着沙起来了。

芳华将《女则》彻彻底底念完后,已经是嗓子全哑了,连说话的劲都没了。她就像一只乖巧的猫儿一样在梁太后跟前跪着,不敢造次。梁太后压根连一口水也不给芳华就说:“为妇之道,贵在安分守己,后宫宗室的女子更是如此。你身为齐悦王的王妃,更要做出一个表率。”芳华知道这个节骨眼上,可别气恼了老太后,让她弄个无须有罪名套在自己身上。回京这么久,她总算长了心眼,知道利害关系。以前,一有什么事,她就一味躲到赵灼然背后,让赵灼然一个人应付。可现在,她知道这天下也有赵灼然帮不了做不到的事,例如后宫那一群勾心斗角的娘娘,固执如石的梁太后,掌握天下人生死的赵子彻。论打仗商议国事,赵灼然比谁都在行,可叫她对付一大群害起人来不输给诸葛孔明的娘娘,她差远了。芳华明白,她俩是“夫妻一体”,是一个人,是手背贴着手心,少了谁都不行。她哑着说道:“太后说的是。妾身乃一介妇人,不懂得什么孔孟之理,只知道夫君便是妾身的天,自会安分守己。”

“会?”梁太后冷哼一声,“哀家听这话,可是假得很。有你在一天,哀家就闹心的很。现在,你更加叫哀家不放心。哀家最看重女子的不是什么,而是安分守己,你倒好,工于心计,还指望进了这皇宫飞上枝头做凤凰不成么?”

芳华就知道这宫里没有不透风的墙,那晚那么多双眼看着,就算没事也会生出事端来的。她俯首,故装惊慌说道:“妾身惶恐,也恳请太后明鉴!能嫁与齐悦王已经是妾身高攀了,岂敢再有造次之心。妾身自幼丧母,父亲又在前些年过世,纵使有一庶母一兄弟,可妾身跟他们母子到底是生分。为今,妾身就只有王一人了。这天底下,没有人比王待妾身更好的人了,妾身怎么会生出二心?再者,王乃妾身钟爱之人——”

“话倒是说的好听。”梁太后脸上是笑的,可笑得芳华害怕。输人不输阵,芳华坐直了,继续说下去:“太后害怕的正是妾身所害怕的。妾身这辈子没多大的野心,也不奢求家族的荣华富贵,只想跟王平平安安地过完这一辈子。太后厌恶妾身,但妾身还要说。妾身或许不像别的女子那样,贤惠有礼,但我妾身可以让王过得开心。在太后看来,两个女子在一起不会长久,而且有违阴阳,但历朝历代,这种事是阻也阻不断的,宫中也有这种事,太后为何不能成全,如了王的意。倘若哪一天王腻了,妾身离开便是,绝不纠缠。妾身还是那一句,妾身能陪着她到老到死,如果太后要执意拆散我们,妾身无话可说,只盼太后跟王莫伤了母女情份才好。”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