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143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为了保证秘方不被工人传出去, 谢泫将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细分细分再细分, 绝对不会让一个人参与玻璃制作的全过程,这反而误打误撞组成了流水线生产的模式,玻璃制造的速度竟然加快了不少, 这两个月出产的镜子,已经足够填回建工厂的支出了!

不过也因此, 镜子的单价下降了几成。谢泫当即意识到了琉璃阁的产品太多单一,若是等镜子的市场饱和, 以后恐怕再难有这么暴利, 于是又抓紧研发了新的产品,如今历时几个月,终于做了出来。

陶?然不得不赞叹, 有的人就是天生的商人, 如果是让自己来经营的话,估计琉璃阁很难再进一步。感觉自己又做了一件对的事情, 陶?然得意地看向戚博翰, 一脸求夸奖的模样。

戚博翰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伸手轻轻捏了捏陶?然的掌心,还暧昧地在上面轻挠了几下,惹来陶?然一记白眼。

就在两人打情骂俏之际,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工厂的仓库。

因为镜子价格贵重, 仓库的防备也十分严实。先是忠实的老仆看守一道门,一道门里面有十几平米的空间,可以暂时存放半个月内生产出来的产品。

二道门的钥匙则是由老仆和工厂的管事, 也是谢泫的长子各掌一半,里面放的是用料和工艺都分外考究的珍藏品,比如金镶玻璃的等身穿衣镜,上面不仅镶嵌了许多各色各样的珠宝,还请了知名工匠亲自雕刻上精美纹路。这样一面镜子,最少也得卖出十万两的高价。琉璃阁内每月只售卖一面,是有价无市的精品。

而二道门内的仓库,这种镜子足足有二十面,另外还有许多精美程度不亚于此的镜子。小小的二十平米的空间,里面摆放的东西可是价值千金。然而这个仓库还有三道门。

第三道门的钥匙是谢泫亲自保管。

陶?然被重重保护的仓库勾起了好奇心,不知道这三道门内,究竟藏了什么样的宝物?戚博翰也明显专心了许多,用眼神无声地催促谢泫快点开门。

厚重得如同城门的大门缓缓打开,陶?然逐渐看清了仓库内的场景之后,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只见里面四十平米的地方,琳琅满目地摆满了许多透明的玻璃制品。有如流水般纯净润滑一尘不染的玻璃杯套装;有纹路精美夺目的玻璃容器;有如玉石般清脆的玻璃摆件;有如流苏般灵动的玻璃风铃。

这间屋子,恍若一个透明的王国。就连陶?然这个也算见多识广的现代人,都不得不赞叹,其中的奇思妙想,完全不逊色于现代任何一个玻璃展览会!

看到仓库内的场景,戚博翰眼中也闪过一丝欣赏之意。谢泫见状,一直忐忑的心终于安了下来。

玻璃秘方是陶?然给的,既然这两位都对这间屋子里的东西满意的话,那他对接下来的计划便多了几分底气。等陶?然和戚博翰将里面的玻璃制品看了个遍后,谢泫才道:“两位大人,草民打算在六月一日,举办一场拍卖会。”

如今已是四月下旬,算上消息传播速度和交通情况的话,六月一日已经算是比较赶的日子了,距离京城远的商人,恐怕赶不及过来参加。不过京城权贵多,消化这一仓库的东西不成问题。

陶?然没有异议地点点头:“这些事情你尽管去做就好了,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谢泫要的就是陶?然这句话,送走两尊大佛之后,又立即忙开了。

转眼到了五月,王君浩的剿匪任务顺利完成,一共给翁元基的建设大队送去了五千多名“劳改”,便回京复命了。

看到王君浩真的按时完成任务,其他官员心中讶异的同时,心思也开始慢慢转变。有这么一只强劲的军队,戚博翰的地位几乎已经是坐稳了。世家翻盘的机会已经几乎没有了,要不还是从了?

就在各个世家还在犹豫观望之际,戚博翰就雷厉风行地封王君浩为从二品的神威大将军,调到边关,统帅十万大军,戍守边疆,以防匈奴来犯!

别看王君浩是调离了京城这个权利核心,要去边塞受苦还有危险,但是能手握十万大军,说句不好听的,他造反都比京城那些有权势的世家成功率高。这可是代表了皇帝对王君浩全心全意的信任,多少人都渴求不来的!

王君浩这么糙的一个汉子,当场激动地满脸通红,谢恩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而王君浩调离,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就空悬了出来。戚博翰却丝毫没有要找人顶上的意思,任由底下的人胡乱猜测,就宣布退朝。

陶?然也不知道戚博翰葫芦里卖的什么关子,一下朝就迫不及待地让暗卫送自己入宫,见到戚博翰便就好奇道:“博翰,你打算让谁当那个兵部尚书呀?”

戚博翰正在批阅奏折,闻言头也不抬道:“你觉得自己怎么样?”

“啊?可是我不懂带兵啊。”陶?然被戚博翰吓了一跳,“你别什么位置都给我,我都要变成活靶子了。”

戚博翰轻笑一声,上前将陶?然抱在怀中:“我怎么舍得你当靶子呢。只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让他们斗一下,互相消耗也好。”

陶?然闻言,顿时了然。这是特意设个诱饵,然后坐山观虎斗了。

“而且如今世家之中,怕是习家最着急了,说不定会为了这个位置,漏出多点马脚。”习家科举舞弊的事情其实已经查清楚了,但其他罪证却还没收集够,戚博翰便让袁沙净先压着,务必要一次性搞倒习家,免除后患。

戚博翰一点一点地给陶?然灌输着为君者的平衡之道,看着陶?然似懂非懂的懵懂模样,不由得有些心痒难耐。

但他还是按捺下来,只在陶?然脖子上轻轻咬了一口,才道:“等翁元基回朝后,我打算升他为尚书令。在此之前,我会帮你积累声望,到时再让你兼任户部尚书。”

如今陶?然没有威望,不管做什么都会变成活靶子。但戚博翰舍不得让陶?然屈居低位,然后慢慢熬资历,他恨不得让陶?然一夜之间能到达与他比肩的高度,这样他们在一起,反对的声音也不会那么大了。

陶?然闻言,也没有什么异议。他现在这个礼部尚书其实做的非常清闲,毕竟他不懂那些个繁冗的礼节,最多就过问一下教育方面的事情,有事交给手下干,他只要每天抽查一下属下们的任务,再打打分就好了。

甚至都不用担心那群人会欺上瞒下联合起来架空自己,毕竟已经有一个乖乖工作就可以升职的先例在,所有人都想要干出点成绩,同时还会盯紧自己的上官,就盼着上官出错然后让自己顶上呢!

所以再兼任个户部尚书的话,应该也忙得过来。不过既然要刷声望了,那不如干脆也在京城建个军事学院吧!

陶?然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对戚博翰道:“我们告诉那些世家这个军事学院是专门培养军官的,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军队里任职,到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世家把家里的子弟送过来!”

只不过到时候毕业的标准是什么,在军队里担任什么职位,那就是戚博翰说了算了!陶?然有信心,将那群世家子弟都给洗脑成眼中只有国家,没有家族的军人!

“然后学校里还能收一些平民子弟或者孤儿,这样他们会跟世家子弟形成两个天然的阵营,到时候还能良性竞争一把,提高学生的质量!”陶?然越说越觉得可行,便拿起纸笔来写写画画。

戚博翰嘴角含笑地看着陶?然干劲十足的模样,等到他把计划都写完之后,才慢慢地补上一些小细节。

比如说学生每年的考试若是不及格,就要被劝退回家。世家都是爱面子的人,若是自家子弟因为成绩不好被退学,那可是要被嘲笑好几年的!届时家中长辈定会督促自家的子弟用功读书,只要学生一用心,那洗脑的成功率就高上不少!

不得不说陶?然这个想法十分损,直接对世家的新一代下手。就算这一代洗脑不太成功,那也没关系,只要能改变一点点世家子弟那只想着自家利益的思想,那也是个巨大的好处了。毕竟现在的世家都是只在意自己的家族能否壮大,对于国这个概念基本约等于无。

说干就干,戚博翰当天就在城郊,划了十几亩的地让陶?然去折腾这个军事学院,自己挂职了个校长之位,让陶?然当副校长,至于名字嘛,自然就是行知军事学院了!

而且这个学院还不用自己掏钱,只要跟世家一开口,让他们先预交学费,这盖学校的钱粮不到半个月就到位了!这也是陶?然发现了系统的一个bug,虽然要去搞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所有人提供的声望都能算到陶?然头上。也就是说这军事学院学费不管要收,声望陶?然也不客气拿下了!

之前不少世家都改变了要跟戚博翰硬刚的策略,现在戚博翰扔来一个台阶,没有人会傻到不顺着下来。在世家们都争着向戚博翰示好的情况,这军事学院盖得比淮阳府的行知小学还快,预计三个月就能竣工!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