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144章(一更)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阮家过年席面上添的三样贺年大菜:长鱼羹、一品锅、什锦菜。这三道菜, 都是味道精致,寓意吉祥的菜色。

长鱼羹不用说了, 取“常余”二字的谐音,鱼肉细嫩, 羹汤鲜美。

一品锅,颇有些像是阮府佛跳墙的翻版:乃是将花胶、明虾、鱿鱼、鲜鲍、豉?、火腿、?芍砣馐?秆?系让?蟮氖巢氖孪扰胧烊胛叮?缓笠徊阋徊懵朐谕??铮?旁谘缦??腥甲诺囊恢惶炕鹦÷?稀u庵弧耙黄饭?贝友缦?豢?季偷弊攀晨偷拿妫?距喙距嗟嘏胫笞拧4?酱蟛酥鹨簧侠矗?晨托酥伦钆u氖焙颍?唤夜?? 热气腾腾, 香味四溢,满锅食材尽皆显露出真面目。一锅菜,诸菜诸味,共冶一炉, 便诸味相和;而一厅人, 人声鼎沸、互相道贺,则喜庆团聚。

三道贺年大菜里,看着最平平无奇,但却总是最受欢迎的,却是那一道纯素的“什锦菜”。

这什锦菜,至少用十种不同样的素菜分别炒制而成,讲究的人家做起来, 种类往往达到十六种或是十九种,取其“和顺长久”之意。每种蔬菜各有讲究与寓意,如那黄豆芽形似“如意”,预示着“万事如意”;荠菜音似“聚财”,乃是预祝来年“招财进宝”;黄花菜寓意“繁花似锦”,豆干千张则意味着“千秋兴旺”,如此种种,不可尽述。

什锦菜全由素菜做成,看似简单,但是极耗费耐心,每一样都要细心处理彻底洗净,再切成一样粗细长短,分别炒制、调味,去除多余水分,最后再一起在大锅内炒匀,淋上香油。

这道菜除了寓意极佳之外,口感清淡爽口。年节时候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荤腥油腻,偶尔来一份纯素的什锦素菜,是极好的调剂。阿俏他们时常见到席面上各色大菜多少都会剩下点儿,但是这“什锦菜”却是最早光盘见底的。

阮家除了要做生意之外,自家也要贺年。阮家长房今年早早送来了信件和年礼,只说大伯阮茂才年前要在上海招待他留洋时认识的同学,没法儿赶回省城看望老爷子,所以请弟弟这一房好生照顾阮老爷子,承欢膝下。

而阿俏的弟弟浩宇这时也已经返校归来。腊月廿三,阮家人终于找了个机会一起坐下来,算是提前吃一顿团圆饭。

阿俏就也将她给席面添上的这三道菜摆在了自家团圆饭的席面上。

阮老爷子望着那“一品锅”赞不绝口,说是颇像南面的“盆菜”。他老人家年轻时曾经四处游历,各地美食,尝试过不少。

阮清瑶看着“一品锅”,却觉得像那天在路边摊上吃到的“火锅”,搁在席面上始终小火“嘟噜”着,吃到嘴里永远是热腾腾的,再也不怕放凉了。

而阮茂学却对席上那道“什锦菜”情有独钟,转头望望太太宁淑,说:“夫人,这道菜一上,年味儿就有了啊!”

宁淑想起旧事,面上透着淡淡的红晕。

浩宇便凑趣,大声说:“爹,娘,说说看,这‘什锦菜’里,有什么典故。”这小子在外头上了三年学了,已经开始懂得人情世故,很知趣。

宁淑赶紧让他噤声:“浩宇,别一回来就大呼小叫的。在学校里要守的规矩,在家一样要守!”

阮茂学无所谓地一挥手,说:“没事儿!自家人难得在一起聚着,用不着这么拘束,说说旧事也没什么。”他一只手臂搭在浩宇肩上,笑呵呵地说:“你爹认识你娘,也就是因为这一味‘什锦菜’。”

原来,阮茂学当年在外求学的时候,有年寒假留校,没有回去。学校里留校的学生并不多,除夕时节就在一起聚餐,约定了每个人带一个菜,大家凑成几桌。

阮茂学因为家里做私房菜的缘故,品鉴菜式的时候自然有他的一套,若是寻常菜式,甭管是什么大鱼大肉,都入不了他的眼。偏生那年除夕席上有一份味道清新而不做作的“什锦菜”,阮茂学一下子就上了心,也就因为这件事,才认得了同时留校的宁淑。当年宁淑还只是个刚进校的小学妹,阮茂学却因为这个,一下把她给记住了。

阮茂学饮了些酒,此刻有些微醺,他将这往事娓娓说来,宁淑在一旁微红着面孔,不说话。该是也在那时对阮茂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其实你们母亲烹饪的手艺和天分都不行,”阮茂学大声说,宁淑的脸色就僵了僵,“但是我一瞅啊,那什锦菜里的每一样,都切得齐齐整整,一样长短,认认真真地做出来的,想是费了老大的劲儿了。当时我就想,这个学妹,该是个细心能持家的好女子。”

阮茂学这话说完,阮家花厅里一片安静。

阮茂学愣了,“怎么了,我说错什么了么?”

隔了半晌,阮浩宇率先“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望着宁淑的脸色说:“爹,您这可……得罪人得罪的不浅啊!”

阮茂学转头,这才发现妻子脸如锅底黑。

这会儿阿俏已经捧腹笑得不行,阮清瑶更是几乎捏着筷子滚到桌子底下去。阮老爷子正襟危坐,屏了半天,终于没屏住,“哈哈”一声长笑,随即招呼:“吃菜,大家吃菜!”

他伸箸挟起一份什锦菜,望了望,点点头说:“如今我们阮家这份‘什锦菜’也一样做的规规矩矩、整整齐齐。阿俏,做得很好啊!”

阮茂学也点点头,说:“是啊,阿俏女承母业,现在越来越似模似样了!”

这时候阮清瑶终于坐正了身体,抬起头问阮茂学:“爹,您认得妈的时候,我多大了?”

阮茂学已经很有些酒意,当下随口就答:“咳,那会儿还没你呢!”

阮清瑶登时捏着筷子没作声。

阮浩宇又问了一句什么,阮茂学随意答了,引得花厅中人一起大笑起来。

只有阮清瑶一个人没笑出来,原本眉梢眼角的笑意也尽数敛了,手中的筷子缓缓搁在碗沿上。

举座之中,阮老爷子阮正源最先发现了阮清瑶的异样,他却没管她,只管抬高声音,问了阿俏一句什么。待阿俏答了老爷子的话,才觉得有些不对劲,转过脸,望着阮清瑶,低声问:“二姐,你怎么了?”

阮清瑶抬头无所谓地一咧嘴,摇头道:“我没事儿”

但凡口头上说没事儿的人,心里大多装了点儿事儿。

阮家人团聚之后,宁淑和阿俏留在花厅里帮着张罗,阮清瑶和阮浩宇等祖父和父亲离开之后,也各自回屋。

阮清瑶心头就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压得她连气都穿不过来,好不容易挣扎着去梳洗了,出来又觉得屋里阴冷,连忙命小禾去取了炭盆来,她对着炭盆,慢慢地将头发一点点梳直。梳齿之间缠上了一团大卷发,被阮清瑶扯下来,往炭盆里一扔,登时传出一股子焦糊味儿。

阮清瑶梳过头发,发现自己的梳妆台跟前放着一封信,字迹熟悉,晓得是周牧云的,匆匆拆开看了,只见里面尽数是问候寒暄的话,一字未提他今年到底会不会回省城来。

阮清瑶心情烦闷,顿时奋笔疾书,刷刷刷下笔千言,却又是将周牧云臭骂一顿,写完了心里觉得舒坦好些,将信一折,封皮上写了周牧云的名字,封好了,扔在妆镜台上,自己去睡。

腊月廿四惯例阮家族里聚会。

族里人多,一起坐下来能有十几桌。宁淑带着两个女儿和同族的女眷聚在一处。阿俏对族里的这些亲戚长辈都不算太熟悉,也不愿凑上去;而阮清瑶则贼精贼精的,每个人的辈分、称呼,甚至喜好,都摸得一清二楚。阿俏就干脆跟在阮清瑶后头,“伯母”“婶娘”地乱叫。

旁人见了阮清瑶和阿俏,大多恭维宁淑,有这样两个如花似玉的闺女,一恭维完,转眼那话题就转到了两人的亲事上。

阿俏还好,毕竟刚满十八岁,已将届二十一的阮清瑶成了她的挡箭牌。这些伯母婶娘们纷纷关心起阮清瑶的终身大事,见到宁淑一脸为难的样子,纷纷开口:“我们明白,明白,你只是个做人继母的,这种事儿,你张罗起来,清瑶一个不满意,回头你里外不是人!”

宁淑更加为难了,心想:这虽然是正理儿,可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当面说吧!

有人问宁淑:“怎么,她亲外祖家难道也不过问一句的么?”

宁淑勉强点头:“也有过问,也有过问。”

“算啦,父母之命,就算是外祖家过问了又怎样,最后还不是要我们阮家定夺?”也有人表示,对阮清瑶的外祖薛家并不感冒。“这样,清瑶,你要是信得过婶娘,就将这事儿交给婶娘,包在婶娘身上。”

阮清瑶干笑着,心里想:信得过才怪!

她记性很好,对族里这些人家的情形了如指仗,当即开了腔:“我说婶娘啊,我记得上年您提过,我大堂兄该寻摸媳妇儿了,媳妇有着落了么?大堂姐嫁出去了之后,一直没见动静,您还张罗着给她调养身子来的,调养得怎么样,您抱外孙了没?哟,对了,我那个小堂弟,听说已经从学堂毕业出来了,怎么样,差事找着了么?”

她这完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张口连珠炮似的全说出去,那位婶子说得面如土色,当即闭口,这辈子再也不想见这姑娘,更别提给人张罗亲事的事儿了。

阮清瑶小试牛刀,就将阮家的亲戚给怼了回去,不由得意洋洋,一转头,正见到继母宁淑和妹妹阿俏正好笑地望着自己。

妹妹阿俏,倒也罢了……

可是继母宁淑……

宁淑此刻正温和地望着阮清瑶,她多少明白些这个继女的心思,这些年她从没有动过在继女婚事上做文章的念头。可她也知道,没办法由着自己这个继女这样无休无止地拖下去。否则外人说嘴,受指责的将会是她。

于是宁淑走上前,小声对阮清瑶说:“清瑶,这事儿……咱们找个机会好好说道说道……”

阮清瑶一下子就烦了起来,别人说她没事儿,可现下偏偏是宁淑在说。她突然提高音量,尖着嗓子对宁淑说:“我的事,凭什么要你管,你这个……”

她的嗓音又尖又高,左近的人全听见了。

这些人都是阮家的女眷,没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听见阮清瑶这样一声,顿时有那辈分长的就凉凉地开了口:“我说茂学媳妇儿啊,闺女不是你亲生的,可你也不能这么惯着。你瞅瞅,这大过年的,要么就牙尖嘴利,要么就高声大气,半点儿规矩都没有,这还是我们阮家的女儿么……”

宁淑被阮清瑶突如其来地这么吼了一嗓子,震得往后退了半步。

这么些年,她当真从来没有干涉过阮清瑶的事儿,继母女两个面儿上尽量做到井水不犯河水。甚至她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扔在娘家寄养着的时候,也在无微不至地照顾这个继女的起居,对继女的各种要求几乎百依百顺。

可到了今天,宁淑只提了半句阮清瑶的婚事,还什么都没有说,就激起了阮清瑶的激烈反应。这,这……

她怔住了竟没做声,这么多年,她从来没当众说过阮清瑶一句重话,可是什么竟能令阮清瑶却这么激动地反呛回来。真的是,她连提一句继女婚事的资格,都没有么?

正在这当儿,阿俏斜刺里走出来,冷静地挽着阮清瑶的胳膊,伸手去摸摸她的额头,说:“二姐,你好像发烧了,跟我走,我送你回家去歇一歇。”

阮清瑶一声吼出来,望着宁淑错愕的表情,她自己也略有一点儿后悔。自她有记忆起,宁淑就没有做过亏待她的事儿,如今她平白这么一吼,自己也知道宁淑只是被迁怒了,是她自己满心的怨气想要发作出来而已。

于是阿俏这样一带,阮清瑶便顺着台阶下,扶着阿俏说:“阿俏,我的头很疼……”

她隐隐约约地听见背后有人对宁淑说:“你这个亲生的看起来挺知礼,比她姐姐要强……”

阮清瑶听了心里一怒,扶着阿俏的手臂就往外一推。

“你听她们这么没凭没据地嚼舌根,岂不是跟她们一样?”阿俏冷冷地说。

阮清瑶一想,也是,当下由着阿俏扶着自己,从阮氏祠堂旁边的大厅出来,回她们自己家的院子去。

“姐,你没事吧!”阿俏一直将阮清瑶扶至自己的屋子,又叫了小禾去烧水沏茶,这才转头望着阮清瑶。

“我没事!”阮清瑶坐在自己床上,双手抱着头,十指深深地扎在头发里,轻轻地绞着发根。

“阿俏你去吧!”阮清瑶沙哑着嗓子说,“你去替我听着点儿,她们都在说我什么?”

阿俏紧紧地盯着阮清瑶,半晌才轻轻地道:“别告诉我你在乎这些”

说毕她就走了,留阮清瑶一个人在楼上。

阮清瑶始终埋着头,心头翻翻滚滚的。

这么些年,她可还从来没有这么难受过。自昨天饭桌上知道了这件事,阮清瑶心头一直郁闷得紧,若不是因为这件事儿,她今天也不会在人前失态。

她昨天才头一回听说,原来,父亲阮茂学,和继母宁淑,是一早就认识的,在她出生之前,甚至根本就是在她的生母与阮茂学成亲之前

既然那一对是自由恋爱才结合的,她那位早逝的亲娘,还有她,她们算是什么?

阮清瑶强撑着抬起头,手指间缠着一缕发没松开,顺势扯了下来,疼得她口中“嘶”的一声。

对面妆镜台镜中,映出了她的形貌。镜中人红颜绿鬓,原该娇艳明媚,可此刻眼眶中已经含了满满的泪,将落未落。

她可不就是个笑话?在这个阮家,她从小就没有得到过一丁点儿真正的关爱,父亲对她不闻不问,继母对她敬而远之。她从小就欺骗自己,告诉自己这是因为父亲始终在怀念自己母亲的缘故,可是老天爷偏偏那么残忍,偏要把真相揭穿了给她看。

阮清瑶的脸色一点一点冷下来,眼眶里的泪水渐渐都收了回去。

这么多年,她一直顽强地长大,不去依靠任何人、依附任何感情,试图给自己修炼出一张高高在上的脸、一颗游戏人间的心。如今她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假的,而她还是太软弱太仁慈……太虚了。

关于阮茂学与宁淑相识的过程,事后阿俏也悄悄向自己娘打听过。

宁淑很是郁闷地答复:“当时只当他是个寻常的学长,哪有想过后来的事儿?那个寒假之后,就再没见过你爹。到后来真的在一次校友联谊会上遇见了,才开始有些接触,那时候他已经是个带孩子的鳏夫了,见他挺可怜,才想着要帮帮他,这才算正式认识了的。”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阅读
相邻阅读